由于微商經營是典型的代理分銷方式,平臺管理整治比較混亂,虛假銷售信息比較多,消費者容易受到誤導,受侵權。當前微商侵權的類型主要有銷售假冒偽劣產品、實物與宣傳不符、商品質量存在缺陷、保修期內拒絕維修、延遲發貨等問題。一旦權益受侵害時,應如何維護自己的合法權益?
消費者維權最難的在于取證難,舉證難,證明權利受侵害與銷售者之間存在因果關系難,因此事先預防做足準備工作顯得尤為重要。日常生活中,消費者在與微商交易時,首先要提高自己的辨識能力,對待三無產品,堅決不買。當然,微商中也不乏存在信譽高,質量好的產品,消費者在選購這樣的產品時,也不能疏忽大意,一定要選擇正規的付款平臺進行交易,同時注意留存銷售者的相關信息,以及雙方的交易憑證,這樣在需要維權時就能較好掌握相關證據。
一旦發生糾紛,可以依照《合同法》、《消費者權益保護法》、《侵權責任法》、《廣告法》等法律予以維權。
上海律師網律師提醒:在救濟渠道上,根據我國《民事訴訟法》相關規定,因侵權行為提起的訴訟,由侵權行為地或者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管轄。侵權行為發生后,受害人既可以向侵權行為地人民法院起訴,也可以向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起訴。根據最高人民法院的司法解釋,因產品質量不合格造成他人財產、人身損害提起訴訟的,產品制造地、產品銷售地、侵權行為地和被告住所地人民法院都有管轄權,只要消費者有了明確的被告,即可向自己就近的法院提起訴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