因湊不齊8.8萬元彩禮錢,在貴州貴陽一家公司做文職工作、來自江西的王先生與女友的婚期一拖再拖。5月8日,王先生趕赴位于貴州織金縣的女友家協商結婚一事,本想以自己的真誠打動女友家人,不想最后仍無果。越想越不是滋味的王先生,當晚回到貴陽后,買了兩瓶白酒,借酒澆愁,醉倒在街邊,被送進醫院。
提到彩禮,通常意味著一對男女要進入人生的新階段。彩禮是中國舊時婚禮的程序之一。隨著人們生活水平的不斷提高,彩禮價碼越來越高。于是,在男方經濟條件有限的情況下,即便想方設法湊齊了彩禮,也會背上沉重的負擔,影響締結婚姻家庭的經濟狀況,甚至會因此傷害雙方感情。如若彩禮“硬件”難以湊齊,則一對有情人婚事無望,只能接受鴛鴦離散的命運,給彼此造成傷害,甚至給未來的感情生活埋下陰影。
現在一些家長盲目攀比,把女兒的婚姻看作是獲取社會榮譽與地位的途徑,通過索要高額彩禮來獲得面子和榮譽。婚姻不是買賣,女兒不是商品。培養女兒是一種經營,不是營銷。締結良緣本是人生喜事、樂事、美事,卻因彩禮的這只攔路虎成為難事、愁事、恨事甚至悲事,實在不應該。婚姻所維系的是兩人一生的幸福,無法通過彩禮的多少進行衡量、裁定。只要男女雙方你情我愿,且年齡、身體、血緣、婚姻狀態等都符合法定條件,就有權利走向婚姻的殿堂。對于父母而言,子女找到情投意合的另一半、彼此關懷愛護、擁有幸福美滿的家庭才應是最好的彩禮。
彩禮自古有之,有著根深蒂固的傳統,也是婚姻文化的一部分。但是,盲目攀比提高彩禮額度的情況并不是好風氣,更不是傳統習俗的正常延續。我們可以保留彩禮這種形式,但是,更應該掌握好尺度,讓彩禮符合健康文明和諧簡約的風氣。量力而行,切莫讓彩禮成為幸福婚姻的攔路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