針對公證存在的弊端,建議以立法的方式對婚前做出強制性規范,主要理由如下:
1、解決未婚夫婦的信任危機,切實保障他們的利益。
夫妻互敬互愛,同甘共苦是中華民族的傳統美德,這有利于家庭和睦、社會安定,但處在現代社會,完全憑借浪漫主義和理想主義的信念維系婚姻的愿望受到了嚴峻的挑戰,站在理性的角度,婚前財產公證的確可以避免在夫妻感情破裂之后又在問題上再起紛爭。但為什么大多數人簽不下這一紙“公證書”呢?這完全是信任危機在作祟。很多人認為,財產的歸屬涉及到良心和品德問題,如果雙方連這點信任都沒有,又何必走進婚姻的殿堂呢?當然,也有不少人認為婚前財產公證的確是今后夫妻共同生活的一把“保護傘”,但如何向另一半開這口,最后會不會因為雙方意見不統一而分手呢?種種顧慮,讓婚前財產公證最終被大多數人拒之門外。但讓我們設想一下,如果法律要求每一對新婚夫婦都做一份公證,如同履行婚姻登記的手續一樣,他們是否會欣然接受這份保障各自合法權益的公證書呢?
2、提高司法效率、節省司法資源
婚姻自由不僅包括結婚自由,也包括離婚自由。過去夫妻之間不管感情是否破裂都得湊合著過一輩子,大多是由于經濟條件、社會壓力等客觀因素而表現出的一種無奈。如今人們更加追求高質量的婚姻生活,夫妻感情不合就可能提出分手,離婚率逐年上升,而且大多涉及到財產糾紛。在律師或法官接手這類離婚案件時,最頭疼的就是夫妻個人財產以及共同財產的界定,于是花費大量的人力、物力、財力去進行調查,取證,在無形中極大地浪費了有限的司法資源,降低了司法效率。試想一下,如果每對想要離婚的夫婦都能拿出一紙公證,法官只要據此裁量即可,根本不用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甚至連律師費也能免則免。另外,婚前財產公證確保夫妻二人在金錢上的獨立地位,進而保證了男女在婚姻中的平等人格,對我國在社會日常生活中真正實現男女平等提供了制度保障。
3、構建我國完整的夫妻財產制
目前我國《》確立的夫妻財產制是以法定財產制為基礎,約定財產制為補充。基本規范了約定財產的表意形式,財產制的選擇范圍,約定的內外法律效力,配設了約定分別財產制時的補償制度和約定無效制度。但約定財產制是以夫妻二人自愿為基礎的,而且缺乏公證的約定協議書是很難判定其真實有效性的。因此,確立婚前財產公證制度就能進一步完善我國的夫妻財產制,有利于更好地規范婚姻中的財產關系。