原告熊文鑫、熊文勇、熊春蘭、熊媛蘭、熊昭蘭、熊瑞秀、熊菊蘭、朱瑞萍、譚鵬輝訴被告熊北海、熊新明、熊清華、熊清萍、熊宗明、熊安華、熊麗華、熊金華侵權、析產糾紛一案,爭議的房屋為上栗縣上栗鎮北街234號房屋,系熊秀彩、葛金連夫妻與其弟熊梅彩、李梅英夫婦在解放前共同建造經營藥材,后因熊家與聶家祖上淵源關系該祖屋分了部分給聶家住。熊秀彩于1956年死亡,葛金蓮于1971年死亡,熊梅彩于1955年死亡,李梅英于1984年死亡。熊秀彩、葛金連夫婦婚生熊文藻、熊文鑫、熊春蘭、熊冬蘭、熊媛蘭5名子女,熊梅彩、李梅英夫婦婚生熊水秀、熊瑞秀、熊昭蘭、熊文勇、熊菊蘭5名子女。熊文藻與其妻汪國珍婚生熊北海、熊新明、熊清華、熊清萍、熊宗明、熊安華、熊麗萍、熊金華8名子女。熊文藻、汪國珍、熊水秀、熊冬蘭均已故,熊水秀有一繼子名朱瑞萍,熊冬蘭有一子名譚鵬輝。解放后,幾原告陸續外出工作生活,該祖屋因政策原因與當時的上栗鎮國藥店合營,取名為同豐仁藥店,在此期間該祖屋一直未予析產分割。部分房屋仍由熊文藻夫婦及其子女居住,并對所住房進行了維修。1981年上栗鎮國藥店將該祖屋購買。當時萍鄉市上栗國藥店在對該房屋的處理單上注明“借用”二字,房主為汪國珍、聶競容、李梅英,補償價為3912元。汪國珍、聶競容、熊北海在該處理單上簽名,李梅英未簽名。后汪國珍、李梅英并不認可將該祖屋出賣。上栗國藥店使用該房后,對該房屋部分進行了重建。李梅英于1984年死亡后,汪國珍與熊文勇、熊文鑫多次在書信中提到要將共同祖屋收回,熊文勇、熊文鑫為此事亦回上栗處理過,汪國珍為收回該祖屋多次奔走。1993年根據國家有關政策規定,該祖屋被熊家收回(未支付金錢)。同年汪國珍以書信告之熊文勇、熊文鑫稱共同祖屋已收回。此后,原、被告雙方均無人提出對該祖屋進行分割處理,該房屋也一直由被告方居住管理,被告對所管理的房屋進行了維修。1999年汪國珍將該祖屋宅基地面積335平方米以其個人名義辦理了房屋土地使用證。原告方對此并不知情。2005年7月,根據城建規劃要求,該祖屋需統一進行拆遷改造,被告熊北海、熊宗明、熊新明私自與政府簽訂了拆遷協議,拆遷補償費為42.45萬元,其中房屋磚混結構補償為1.94萬元,磚木結構補償11.62萬元,占地面積補償為2.86萬元,其它補償為2598元。該42.45萬元被8被告私下領取并分配占有。9原告認為不公,不同意該補償款如此分配。故訴至法院要求依法對該房屋補償款進行分割.
【分歧】
本案在審理過程中有兩種意見:依據《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一百一十七條、《中華人民共和國繼承法》第一十五條之規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