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婚姻法》第32條第2款規定,“如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準予離婚”。這一規定將“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作為我國離婚制度中判決離婚的法定理由,是人民法院處理離婚糾紛,決定是否準予離婚的基本原則。“感情確已破裂”與“調解無效”之間是何種關系?感情確已破裂是客觀存在的事實,是準予或不準予離婚的法定條件,是判決離婚的實質要件。調解無效是感情確已破裂的結果。但在有些離婚案件中,調解無效的并不一定說明夫妻感情確已破裂,這已為多年的審判實踐所證明。因此,不能簡單地把調解無效作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根據。《婚姻法》規定的法定離婚條件中使用的“如”字,是采取“設定條件”的表述,它有兩層含義:一是如果感情確已破裂,調解無效應當準予離婚;二是如果夫妻感情沒有破裂或者尚末完全破裂,雖然調解無效,也不應準予離婚。判決離婚的法定條件只能是“夫妻感情確已破裂”。
我國婚姻法列舉了五種具體情形:
一、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
二、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兩年的;
五、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
除上述情形外,可結合1989年最高院頒布的〈關于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如何認定夫妻感情確已破裂的若干具體意見〉中所列舉的14種可視為夫妻感情確已婚破裂的情形。
人民法院處理離婚案件會以夫妻關系事實上是否確已破裂、能否恢復和好為根據。如果夫妻關系事實上已完全破裂,不能繼續維持,沒有恢復和好的可能,就應該準予離婚。相反,婚姻關系事實上沒有破裂,還能夠維持,有和好的可能,即使一時調解無效,也不應準予離婚。《最高人民法院關于適用<.中華人民共和國婚姻法>若干問題的解釋(一)》第22條規定:“人民法院審理離婚案件,符合第三十二條第二款規定‘應準予離婚’情形的,不應當因當事人有過錯而判決不準離婚。”《婚姻分》把感情確已破裂,明定為判決離婚的法定理由,有利于進一步保障婚姻自由,防止輕率離婚;有利于以事實為根據,以法律為準繩,實事求是地對離婚糾紛作出正確的處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