昨天上午,南湖區婚姻登記處來了一對欲辦理離婚手續的夫妻。令工作人員不解的是,兩人身后還跟著年僅十多歲的兒子。當曾經的一家三口先后走出登記處時,工作人員看著小男孩的背影痛心不已:“真不知道現在的父母是怎么想的,就算是要離婚,也不能把孩子帶來啊,可以找個恰當的方式告訴孩子……”
離婚怎么告訴孩子
“我之前已經給過他3萬元了,說好孩子撫養費一人一半的,到了這里他卻突然反悔了!”“那3萬元是我這幾年給家里干活掙來的,是我應得的!是你要離婚的,要我走人,撫養孩子的錢我拿不出來!”……昨天上午,這對夫妻在婚姻登記處因為孩子撫養費的問題吵了起來。其間,他們的兒子坐在兩人后方的長椅上機械地晃著腿,呆呆地看著地板。
最后,這對夫妻因為意見無法達成一致,沒能辦成離婚手續,兩人氣沖沖地離開登記處,小男孩則默默地跟在后面。
該婚姻登記處工作人員嘆著氣告訴記者,今年年初以來,帶著孩子來離婚的夫妻不在少數。“前幾天還有一對80后小夫妻,抱著才5個多月大的寶寶來離婚,他們怎么忍心呀……”
據該婚姻登記處的婚姻專家朱潔介紹,父母離異對孩子造成的傷害是避免不了的。據專家對1000個離異家庭子女情況的統計分析,其中,45%的孩子有自卑心理,40%的孩子性格孤僻、情感脆弱,25%的孩子情緒起伏不定,24%的孩子心理早熟。
“離婚的夫妻切忌只顧自己痛快,而忽視了孩子的感受,最先應該考慮的是用什么樣的方式告知,才能把對孩子的傷害降到最低限度。”朱潔表示,“想讓孩子的心理陰影縮到最小,首先不要在孩子面前指責對方、埋怨對方,更不要在孩子面前表露憎恨對方的情緒。必須讓孩子知道,就算父母不在一起了,對他(她)的愛是不變的。這樣,孩子才有可能尊重父母,體諒父母,并且客觀來看待離婚。”
不要忽視 孩子的力量
這邊有父母帶著孩子辦離婚,那邊有父母每天抽5~10分鐘,陪孩子開家庭例會。婚姻專家表示,即使是在日常家庭生活中,也不要忽視孩子在協調夫妻情感上的重大作用。
本月上旬,一位母親帶著女兒找到朱潔進行心理咨詢,她的丈夫是某企業的中高層干部,平常在外應酬較多。為了防止丈夫花心,她嚴密掌控家里的收入和支出,包括丈夫的一切工資和獎金,為此,兩人經常爭吵。
朱潔聽了這位母親的敘述后,又和她的女兒進行單獨交談。女兒馬上要升五年級了,她告訴朱潔,每次爸媽吵架時,她就躲到房間里看電視,看她最喜歡的節目,看著看著就會忘記外面在吵架……
之后,朱潔給這個女兒出了個主意:“既然爸媽為了錢吵架,那么以后由你來做家里的‘財政部長’,每個月定個日子向爸爸收取家用;每天召開家庭例會——你布置題目,讓爸媽口答。”
半個多月下來,女兒的表現相當稱職,每個月按時向爸爸收取家用,爸爸一次都沒好意思拒絕;每天家庭例會的內容記錄得有模有樣,一絲不茍。她還經常打電話請教朱潔,“明天讓爸爸談談單位里的趣事,這個題目好不好?”“今天我給爸媽講了學校的足球賽……”
據婚姻專家介紹,父母的婚姻生活,對孩子將來的婚姻觀有著重要影響。“對于女兒來說,父親是她接觸到的一個‘丈夫’形象,而對兒子而言,首個‘妻子’形象則來自母親。父母在家庭生活中的相處模式,也會影響到孩子今后在婚姻生活中的表現。每天抽5~10分鐘,一家人一起聊聊心事、趣事,尤其是讓孩子作主導,這除了促進彼此的感情,還能巧妙地化解一些或大或小的夫妻矛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