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精神病人離婚是指雙方一方或雙方均為精神病人,因感情破裂、生活困難、子女撫養等原因,通過調解,或訴訟途徑辦理離婚。夫妻一方或雙方是精神病人能離婚嗎?我國法律在精神病人離婚方面有哪些規定?精神病人離婚手續怎么辦理?下面就為大家詳細介紹一下精神病人怎么離婚的問題。
一、 精神病人能離婚嗎?
根據我國法律規定,精神病人能離婚。我國法律賦予公民婚姻自由權,公民有結婚的自由也有離婚的自由,精神病人離婚也不例外。
二、 精神病人怎么離婚?
夫妻一方或雙方為精神病人時,不能協議離婚,只能去法院訴訟離婚。因為精神病人為法律上 “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無民事行為能力人”,自己是無法表達自己意愿的,若在此時處理離婚問題,其權益很容易受到侵害,為了妥善安排他們離婚后的生活、治療、監護等方面的問題,法律規定必須經過訴訟程序才能離婚。即使雙方自愿或監護人同意辦理的協議離婚,也是法律不允許和無效的,當事人應依法通過訴訟程序才能解除婚姻關系。
三、 精神病人辦理離婚的手續是怎樣的?
根據我國法律對精神病人離婚的規定:婚前隱瞞了精神病,婚后經治不愈,或者婚前知道對方患有精神病而與其結婚,或一方在夫妻共同生活期間患精神病,久治不愈的,視為夫妻感情確已破裂。一方堅決要求離婚,經調解無效,可依法判決準予離婚。
小編補充說明:
在精神病人辦理離婚方面,具體要考慮到以下幾種情況:
1. 精神病人離婚中精神病人如何認定?
精神病人要區分情況,不能完全辨認自己行為的精神病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如果是在其精神正常的情況下離婚應同正常健康人離婚一樣。在此方面人民法院一般會委托司法精神病鑒定機構進行鑒定。
2. 精神病人離婚的方式有哪些?
在精神病人辦理離婚的時候,可向有關部門申請進行調解或直接去法院起訴離婚,在起訴離婚情況下,通常需要到被提出離婚當事人(即被告)所在地法院審理離婚案件。
在一般的離婚案件中,離婚訴訟必須由本人親自進行。但是,因精神病人的特殊情況,在審理精神病人離婚案件應當區別對待,如果是間歇性精神病,應當在其精神正常的時間進行訴訟,如果是無訴訟能力或者是限制行為能力的精神病人,應由精神病人離婚案件中當事人父母、成年子女、共同生活的有撫養關系的兄弟姐妹代為訴訟。
同時,我國法律規定,精神病人辦理離婚的時候,如果不能證明婚前隱瞞病情,而是婚后發病的話,或者在婚姻存續期間,一方當事人患病的,在對方有可能會要求支付扶養費或一定經濟補償。
以上就是精神病人離婚時會遇到的基本問題,希望您能夠找到您婚姻解決之道。精神病人離婚與普通人離婚存在著一些差異,如果您的婚姻中也遇到了這樣的疑惑,仍然不知道自己的婚姻該怎么辦,那么建議您咨詢一下專業的律師,他們會詳細指導您。