事件經過:
阿輝和小惠相識于網絡,2007年6月,阿輝與小惠登記結婚。2008年,兩人育有一子。2013年6月,阿輝發現小惠與QQ好友中的某男子聊天記錄語氣曖昧,認為小惠與他人有不正當關系,兩人發生爭執并分居。一個月后,阿輝向法院起訴要求離婚,小惠不同意離婚,并向法庭提交保證書,當時法院判決不準予雙方離婚。
判決后,兩人并未和好,關系仍然緊張,阿輝發現小惠仍與之前的曖昧對象聯系,且聊天時常常使用“我也想你”“看到你我心情就好”等曖昧語句。
2013年10月,小惠辭職離開武漢前往南昌與該男友同居,而且很少照看兒子。阿輝無奈之下,又起訴小惠離婚,要求小惠支付精神損失費。
最后,人民法院判決,準予兩人離婚,婚生子由阿輝撫養,小惠支付撫養費,房屋和汽車依法分割,阿輝作為無過錯方,請求精神損害賠償具有法律依據,法院判定小惠賠償阿輝15000元。
法律知識拓展:
什么情形法院會判決離婚?
有下列情形之一,調解無效的,應準予離婚:
(一)重婚或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二)實施家庭暴力或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
(三)有賭博、吸毒等惡習屢教不改的;
(四)因感情不和分居滿二年的;
(五)其他導致夫妻感情破裂的情形。
一方被宣告失蹤,另一方提出離婚訴訟的,應準予離婚。
什么情況下離婚,可以要求對方賠償?
有下列情形之一,導致離婚的,無過錯方有權請求損害賠償:
(一)重婚的;
(二)有配偶者與他人同居的;
(三)實施家庭暴力的;
(四)虐待、遺棄家庭成員的。