為了保護公民合法私人財產的繼承權,我國將遺囑繼承的方式寫入法典,更加尊重公民的個人意愿。在某大學任教的蔡某,因其親兒在其生病后對其不聞不問,因此決定立下遺囑,取消不孝兒子的繼承權。
蔡某是某大學教授,育有一子一女,妻子很早便去世,兒女都已結婚,一開始,兒女兩家都與蔡某居住在一起。但不久之后,兒子與兒媳開始屢屢提出要分家另過,蔡某為了家庭和睦,無奈之下只好同意兒子的要求,最后給了兒子6000元,讓兒子分出去另過。此后,蔡某仍然與女兒女婿住在一起,生活起居也一直由女兒照顧。
去年8月,女兒和女婿出過進修,蔡某便暫時自己一個人生活,然而不久后,蔡某突然心臟病發作住院。醫院通知了蔡某兒子,但其兒子、兒媳卻裝作不知道,沒有到醫院照顧蔡某,甚至沒有看望蔡某。得知蔡某無人照顧的鄰居肖某一家,在此時輪流去醫院照顧蔡某,一直到蔡某去世。
蔡某在病危期間,請來了兩名醫生作證,親筆立下遺囑:自己死亡后,將其22萬元存款,贈給學校作獎學金一萬五千元,贈給鄰居肖某一家一萬元,留給女兒6萬元,取消了兒子的繼承份額,沒有給兒子留下任何遺產,并委托學校代為執行。蔡某去世后,學校按其遺囑處理遺產,蔡某的兒子卻表示堅決反對,稱其是法定繼承人,遺產應由他和妹妹平分,不能給學校和肖某,于是向法院起訴。
滬律網提示:所謂遺囑繼承,就是被繼承人生前按照法律規定的一定方式立下遺囑,在他死后將他的遺產轉歸他所指定的繼承人所有的制度。公民還可以立遺囑將個人財產死后贈給國家、集體或者法定繼承人以外的人,這種方式叫遺贈。
我國《繼承法》規定:繼承開始后,按照法定繼承辦理;但是被繼承人生前立有合法遺囑的,則必須按遺囑繼承或者遺贈辦理。
上海遺產繼承律師表示:蔡某的兒子和女兒都屬于其法定繼承人,如果蔡某沒立遺囑,按法律規定應由其女兒和兒子分割財產,但蔡某按照法律規定的方式立了遺囑,則必須按遺囑來處理其遺產,根據我國《繼承法》的規定,蔡某的兒子沒有繼承份額,蔡某兒子起訴無理,法院應予以駁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