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愿離婚本是一件無可非議的事,但是在有法定情形的,婚姻登記機關也可以不予受理。廣安市的一對夫妻辦理離婚,最終卻被判無效,這是怎么回事呢?原來,女方患有智力障礙,在離婚時無民事行為能力,“自愿”離婚也是丈夫一人主導的。上海婚姻律師認為自愿離婚的限制,對保護特定主體的利益極有意義。
近日,廣安市前鋒區人民法院審理一樁離婚案件。原告李某(女)是二級智力障礙殘疾人,其與第三人金某(男)于2013年辦理了結婚登記手續,婚后育有一子。2016年,二人攜身份證、戶口簿、結婚證到被告區民政局申請辦理離婚登記,被告工作人員認為二人的情形符合離婚條件,準予登記離婚并頒發了《離婚證》。前鋒區法院經審理認為,本案的爭議焦點在于,被告為原告李某和第三人金某辦理離婚登記時,李某是否具有完全民事行為能力。按常理講,第三人金某作為丈夫,是原告李某最親近的人,其應當最了解原告李某的身體和精神狀況。原告李某之父舉證證明了李某屬于二級智力障礙殘疾人,無法正常表達自己的感情。第三人金某卻陳述其不知道原告李某是二級智力障礙殘疾人。然而經司法鑒定得出的意見卻是李某辦理離婚登記時無民事行為能力。可見第三人金某為達離婚的目的,帶領原告李某到被告區民政局處申請離婚登記時,故意向被告區民政局工作人員隱瞞了原告李某系二級智力障礙殘疾人、不能正常表達自己感情的客觀事實。而被告區民政局卻在此情形下仍然為原告和第三人辦理了離婚登記手續,故由此可以認定被告區民政局工作人員沒有盡到慎重審查的義務。為保護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原告李某的合法權益,故應當依法撤銷被告頒發的離婚證的行為。
滬律網提示: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由于完全不能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的行為,在作出行為時究竟是否出于自愿的意思表示,無從考量。為了保護其特殊利益,這類主體在法律上也享有特殊的地位。
《婚姻法》第三十一條:男女雙方自愿離婚的,準予離婚。雙方必須到婚姻登記機關申請離婚。婚姻登記機關查明雙方確實是自愿并對子女和財產問題已有適當處理時,發給離婚證。《婚姻登記條例》第十二條:辦理離婚登記的當事人有下列情形之一的,婚姻登記機關不予受理:(一)未達成離婚協議的;(二)屬于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的;(三)其結婚登記不是在中國內地辦理的。
上海婚姻律師表示:自愿離婚中強調的是自愿,無民事行為能力人或者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完全不能或者不能完全辨認自己的行為,在離婚時又談何“自愿”?登記機關可以不予受理該離婚,如果已經離婚的,應當撤銷離婚,婚姻仍然存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