去年,家住寧波慈溪的老吳因身患重病,自知時日不多,便給第三任妻子寫了一份遺囑,將自己的遺產都由她繼承。但是八天后,老吳又給與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女兒立了一份遺囑,老吳死后,妻子和女兒因兩份內容不同的遺囑起了糾紛。 上海遺產律師表示代書遺囑的代書人和見證人都不能是繼承人本人,否則該代書遺囑無效。
老吳有過3段婚姻,菲菲是老吳與第一任妻子所生的女兒。1995年,老吳作為戶主,獲批在慈溪某村宅基地上建造一間三層樓房。1999年6月,老吳與妻子離婚,離婚協議書約定女兒由女方撫養,并對相關財產歸屬作了約定,但未涉及到房屋的分割。2002年7月,老吳與第二任妻子登記結婚,但兩人婚后未生育,后老吳的三層樓房被列入拆遷范圍。2010年底,老吳作為被拆遷人,獲得可安置面積400平方米。2013年8月,老吳與第二任妻子離婚。離婚協議書約定,拆遷安置的400平方米中,第二任妻子得80平方米,老吳得80平方米,菲菲得240平方米,雙方對其他財產歸屬也作了約定。同年11月,老吳花了約60萬元,另外買了一套二手公寓房并登記在自己名下。2014年2月,老吳與第三任妻子姚女士登記結婚。可惜兩人結婚還不到兩年,老吳被查出患上了不治之癥。知道自己將不久于人世后,2015年11月,老吳開始對身后財產做分割準備。當時,在街道人民調解委員會的調解下,老吳與第二任妻子達成協議,將自己名下的40平方米拆遷利益轉由她享有。一個月后,老吳立下一份遺囑,表示將所住的公寓、三層樓拆遷可得的其中280平方米安置面積及可領取的安置款,外加一輛寶馬轎車,全部由姚女士一人繼承。2016年初老吳身故。處理完身后事,姚女士正要清理遺產時,另一份遺囑出現了。原來,就在老吳立下姚女士手中那份遺囑的第8天,同樣是在該公寓房中,他當著自己哥哥等人的面,由女兒菲菲代書遺囑一份,表示將拆遷房的所有權益由菲菲一人享有。老吳簽名捺印后,宣讀了上述內容,菲菲則用手機進行了錄音。因為拆遷房權益的問題一直懸而未決,姚女士在2016年向慈溪法院起訴,訴請法院認定自己手上的遺囑合法有效。另一面,菲菲提出反訴,認為自己手里的遺囑才是最終的有效版本。法院認為姚女士手里的那份遺囑中,老吳只對40平方米拆遷利益的處分有效。至于菲菲所持的那份遺囑,因為是菲菲代書,不符合繼承法關于代書遺囑的形式要件,且菲菲提供的錄音顯示見證人為菲菲和老吳的哥哥,不符合繼承法關于錄音遺囑的法定形式要件,所以該份遺囑不宜認定為有效。
滬律網提示:代書遺囑設立時必須要有兩個以上的見證人在場見證,其中一人可以為代書人,而見證人不能是繼承人或者受遺贈人,因此代書遺囑的代書人也不能是繼承人,法定繼承人代書的遺囑是無效的。
《繼承法》第十七條第三款規定:代書遺囑應當有兩個以上見證人在場見證,由其中一人代書,注明年、月、日,并由代書人、其他見證人和遺囑人簽名。第十八條:下列人員不能作為遺囑見證人:(一)無行為能力人、限制行為能力人;(二)繼承人、受遺贈人;(三)與繼承人、受遺贈人有利害關系的人。
上海遺產律師表示:雖然菲菲拿出的遺囑比姚女士手中的遺囑后設立,但是代書遺囑是菲菲自己書寫的,見證人也是菲菲和老吳的哥哥,不符合法定要求,故該遺囑無效,仍以姚女士的遺囑為準,但姚女士的遺囑中處分的財產只能是老吳的遺產,超出的部分無權處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