遺囑似乎從來就很難與20多歲的年輕人扯上關系,所以當85后顧某出現在公證處,表示要立一份遺囑時,連干了20多年公證的公證員都覺得詫異。
顧某,29歲,就職于外企,未婚。今年7月,他立遺囑,將一套位于XX區87平米房產留給母親和繼父,生父在他16歲那年死于意外。
“我只是希望當最不愿意的死亡到來,比老人先走一步時,我的父母能夠老有所養。以后每隔幾年,我都會來更改自己的遺囑。”
活得好好地,為啥要立遺囑,顧某身邊的很多朋友不能理解,但他一再強調,自己不是一個悲觀主義者,在國外,不管什么年齡,人們都會把立遺囑當作一件生活中常會去做的事。“能講清楚的事,何必因為忌諱,不趁早做出交代,活著可以更從容地面對生死和意外。”
現實生活中,顧某活得很陽光,但父親是死于車禍,這令他很清楚,死亡是他人生中最無法預判的風險。
通過網絡,顧某了解到,有一位大學老師,早在10多年前就將這一生死體驗帶進了課堂,每一位選修他課程的學生,需要完成一個作業——為自己寫遺囑和墓志銘。他也很贊成這位老師的做法,這樣做,會對生命的理解更加完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