好聚好散,互不拖累——年輕人離婚多半從簡,可上周,我在寧波市江北區法院翻閱最近的離婚案,看到兩個80后的離婚案卷中,財產分割占了很大比重。
一位姓任的辦案法官說,現在,年輕人離婚案多了起來,主要是為分財產鬧上法庭的。今年1-4月份,他們法院共接到離婚案82件,30歲不到的小年輕離婚案就占了15%-20%的比例。
一份近10頁紙的財產證明
一群人在法院門口吵著吵著,動起手來。雙方打得難解難分,一男一女兩個年輕人在忙著拉人、勸架。
這對年輕人,去年年底差點就舉行婚禮。
一個姓錢,29歲,一個姓吳,28歲,都是事業單位的員工。兩人相親認識,談了一年左右的戀愛,曾被親友視為金童玉女。
但在婚宴舉行的前一天,新郎小錢突然收到小吳的短信:“我不想結婚了。”
逃跑新娘小吳在起訴書中說:男方領證之后行為與領證前判若兩人,沒有以前好了。
小錢也很郁悶,小錢媽媽在裝修新房時,不小心在樓梯上摔傷住院了,小錢叫小吳去看看媽媽,卻遭到小吳的拒絕,小吳覺得未來婆婆對自己一點也不好。
辦案法官說,主要是雙方家長關系很不好,女方一直覺得男方給的聘禮太少,還不到3000元,所以分財產的時候,兩方家長吵得很厲害,都不想讓對方占了便宜。
兩方提供的財產證明有近10頁紙。買家電、買喜糖、訂婚宴……由于當時誰出的錢已經很難證明,所以發票在誰的手上,分財產的時候就占上風。
法官說:這個案子最后是調解離婚的,兩方家長拿到判決書之后,還在吵,最后打成一團。
一份詳細的嫁妝清單
小張是個技術員,前兩年通過相親和小袁結識,兩人交往一年多,去年11月辦了婚禮。可新婚沒到4個月,小張就接到法院傳票——離婚。
小袁在起訴書里說,兩人婚后夫妻生活很不和諧,要求離婚并拿回清單所列的所有嫁妝。
開庭當天,小袁請了阿姨做代理人,小張請來曾當過老師的姑媽當代理人,雙方的父母則齊刷刷坐在旁聽席上。
小袁的嫁妝寫了滿滿一張A4紙,讓打字的書記員目瞪口呆:大到冰箱、空調,小到剪刀、雨傘,這些都是小袁全家“開會”討論之后得出的結果。
“這些都是爸媽給你買的,不能給別人分走!”開庭前,小袁媽媽反復叮嚀,并托阿姨把好關。
“鉆戒、聘禮一定要拿回來,可不能就這樣吃了啞巴虧!”小張媽媽抓緊兒子的胳膊,用力搖了搖。
雙方都同意離婚,所以庭審的重點就是如何分割財產。
“結婚時,我們送給她一個8000元左右的鉆戒,還有2萬多元的聘禮,蜜月旅行也是我們出的錢,要離婚就得把這些都還回來。”小張姑媽理直氣壯。
“鉆戒我會還的,聘禮已經買家電用掉了,清單上面都有。”小袁說。
“法官你來決定吧,該怎么分就怎么分。”小張說。
“不行!清單上的東西不能全部分給他們!她這樣告狀,我們也沒什么好客氣的了。這上面的空調、大理石餐桌椅得留下。”小張姑媽態度強硬。
最后,經法官調解,雙方達成一致意見:
鉆戒歸還小張,嫁妝清單上的空調、大理石餐桌椅等歸男方,其余嫁妝歸女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