家住上海的胡女士,因為在臺灣的丈夫不支付子女撫育費,經人介紹她找到由臺商開設在上海的投資咨詢公司,代為介紹臺灣的律師在臺灣狀告其丈夫。盡管案件在臺灣法院獲判勝訴,但胡女士的丈夫卻沒有支付能力。為此,胡女士要求那家臺灣投資咨詢公司退還人民幣4萬元。在審理過程中,胡女士發現在她所簽署“契約”中約定:如因而涉訟者,雙方合意受臺灣地方法院之管轄。近日,胡女士無奈地向上海市靜安區人民法院提出了撤訴。 人到中年的胡女士,1992年與在臺灣的丈夫結婚,婚后多年沒有生育。到2001年2月,她卻一下子有了一對雙胞胎女兒,為此臺北的丈夫在滬探望女兒時承諾,每月會按時寄800美金作為子女撫育費。但事后,她丈夫卻一分錢也沒有寄來過。靠胡女士一人收入,撫育兩個女兒使她生活舉步維艱。 2005年8月,經人介紹,胡女士找到了這家臺灣人開設的投資咨詢公司,委托該公司代為在臺灣起訴索討撫育費。對方拿出一份抬頭為“永然聯合法律事務所委任契約”,由胡女士簽字認可。用胡女士的話說,她先后支付了人民幣5.85萬元費用后,認為對方收費過高。在她一再要求下,對方在今年4月退還給她人民幣2500元。為此,胡女士認為在臺北請律師,也不會那么貴收費,故要求法院判令投資咨詢公司再返還她4萬元。 法庭上,投資咨詢公司辨稱與胡女士系委托關系,當時胡女士找到他們公司最大的目的就是要其配偶支付撫育費,但是胡女士顯然是對其丈夫的經濟狀況估計過高了。被告找了臺灣律師,在臺灣訴訟后,該案經兩審已經判決并在等待執行,可經過查詢發現,胡女士的丈夫并沒有支付能力。造成這種結局不是投資咨詢公司的過錯,后果應由胡女士自行承擔。被告認為臺灣兩審的酬金為3萬元,臺北法院訴訟費2萬余元,還有公證等費用,相關發票收據均交給了胡女士。所謂退還人民幣2500元,實質上是臺北律師同意后退還了臺幣10000元。具體涉及相關手續都是胡女士與臺灣律師所簽署的。被告還出示了“契約”,雙方約定為委托臺灣律師訴訟事宜若引起訴訟,需由臺北地方法院之管轄。面對這份“契約”,胡女士最終胡女士只得在上海靜安法院撤回了訴訟。
微信號復制成功
微信號:lawyer02164
請返回微信添加朋友,粘貼微信號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