新華網浙江頻道 張和平 潘賢群 攝影 劉嶠 陳曉明 編輯 陳曉明 監制 何玲玲
在2004年"3.15"國際消費者權益日來臨之際,溫州市104名別墅購買消費者向社會提供了一份珍貴的消費者維權教案。這份教案提出兩個帶有全國普遍性的消費者維權問題:不兌現售樓廣告該不該承擔違約責任?像一盤散沙似的住宅小區入住者合法權益若受侵害該如何保護?
"不是夢想的四星級家園"向你招手 銀都花園正門和旁邊本應該是業主俱樂部的銀都大酒店 由于物業辦公用房被改為別墅出售,業主委員會和物業公司只能臨時借用小區幼兒 由于小區東邊沒有封閉,物業公司只能3步一崗的設置保安崗亭守衛幾個出口
1997年初,溫州建設房地產開發公司在溫州市東部郊區的新城片,開發建造一處豪華別墅區"銀都花園"。其中有74幢別墅,30套越層樓。每幢別墅售價約200萬元,每套越層樓售價約80萬元。二者均比周邊同類房價高出一倍多。
開發商在各媒體廣告及售樓書宣傳稱,"四星級家園,不再是夢想"、"園區內擁有三個標準網球場,一個游泳池,擁有1368平方米物業管理用房。擁有4500平方米的銀都維的多利亞俱樂部,內有健身房、乒乓球、KTV等健身娛樂設施。區內擁有超市、醫療、保健、銀行等生活設施。別墅實行全封閉星級物業管理,并有紅外線報警、衛星電視及自發電設備。小區綠化率達38.60%等等"。
這樣的公配水準和樓價在當時堪稱"溫州之最"。溫州市104名企業界知名人士及富人沖著如此美好的環境、設施和承諾,紛紛花巨資購置了該區的別墅和越層樓。
"缺斤短兩"被訴求賠償5千多萬元
銀都花園內的別墅群。 銀都花園一隅。 黃龍忠、鄭品嚴等上百名業主從1999年始陸續入住。他們想不到入住后相繼發現,實際情況與開發商的承諾大相庭徑。開發商在別墅區圍墻及圍墻內側通道的地基上增建了別墅,大部分地盤則改建為綠地賣掉了,導致全封閉管理永久性不能恢復。區的網球場、游泳池等設施也租給他人用作商業經營。特別是盼望已久的4500平方米的銀都維多利亞俱樂部場在2001年裝修完工后,一夜之間竟"割"給他人,成為一家商業酒店,業主們也是永久性無權享用。小區的綠化率僅為34.7%,這一減,被整整割掉4.1畝土地,價值超千萬元。另外,超市、醫療、保健、銀行等生活設施不見蹤影,入住者生活服務極為不便,買一包醬油、一盒煙都得驅車到區外購買。因全封閉全方位的管理成為一紙空文,區內經常發生偷盜事件,業主的生命和財產受到嚴重的威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