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廣州市委、市政府把妥善解決住房問題確定為重點民生工作之一。今年年初,市長張某寧在全國兩會期間代表廣州市委、市政府,鄭重提出要切實穩定廣州的住房價格,尤其是要穩定住90平方米以下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房的價格。
如今,在“惠民66條”和“穗七條”指導下,廣州解決住房問題的根本思路是堅持“兩手抓”,一手抓政府保障體系,切實解決好低收入家庭住房困難問題;一手抓運用市場規律和市場調節機制維護房地產市場的健康穩定發展。目前,廣州已構建起從廉租住房、經濟適用住房,到中小戶型、中低價位普通商品住房,再到其他商品住房的多層次住房梯級供應體系,滿足不同收入層次居民的住房需求,實現住房資源的公平分配和合理配置。
“住房市場宏觀調控初顯成效。”廣州市國土房管局副局長黃某波表示,“廣州住房供求矛盾開始得到緩解。”經分析,一手住房供求矛盾是近年來廣州房價上漲的主因之一。2005年以來,廣州一手住宅批準預售面積一直小于實際成交面積,2006年這一缺口超過200萬平方米。2007年廣州計劃出讓商品住宅用地4.3平方公里,是去年出讓總規模的2.4倍,已累計收回閑置土地25.4平方公里,3.73平方公里涉嫌閑置土地將在2008年完成處置,141宗爛尾地塊有110宗已成功處置。9月開始,廣州一手住房批準預售面積超過一手住房成交面積。
與供求矛盾緩解相一致的是,廣州一手住房價格增長幅度同比2006年有所放緩。根據國家發改委每月公布的住房價格指數,2007年廣州一手住房價格指數同比漲幅從年初的8%左右下降到7%左右,在全國70個主要城市的排名,從年初的第3位逐月下降到10月份的第34位。
同時,黃某波表示,廣州住房供應結構趨向合理。2005年,廣州一手住房里建筑面積90平方米以下的中小戶型住房的供應比例只有17%,2007年1月至10月的供應比例達到了32%。隨著今年年底保障型住房、限價房的集中面市,預計這一比例明年將達到50%左右。
在住房保障上,市委、市政府作出的年底前解決5643戶“雙特困”家庭住房困難承諾已經實現,2008年以后新增的雙特困戶將實現當年發現,當年解決住房困難。2006年,廣州在住房保障方面的財政投入超過18億元,約占當年土地出讓凈收益的25%,新近出臺的國發24號文提出的標準為10%。
此外,廣州還注重通過信息化手段,及時、公開、全面地披露各類房地產市場信息。2005年建設了“陽光家緣”房屋管理系統,實行網上簽訂商品房買賣合同、合同登記備案,市民可以第一時間登錄網站了解;“陽光家緣”還與全市16家商業銀行聯網,實現了商品房預售款全額全程監控,是全國唯一實現預售款全額全程監控的城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