商業地產是近二、三年來伴隨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而催生的產物,目前呈現日益加速發展的趨勢。之所以開發商如此熱衷,一方面出于提升房地產開發效益的考慮;另一方面,增加居住或商務環境價值的考慮。此外,投資經營性地產的需求也表現得日益強烈。前兩種原因形成商業地
商業地產是近二、三年來伴隨房地產市場快速發展而催生的產物,目前呈現日益加速發展的趨勢。之所以開發商如此熱衷,一方面出于提升房地產開發效益的考慮;另一方面,增加居住或商務環境價值的考慮。此外,投資經營性地產的需求也表現得日益強烈。前兩種原因形成商業地產的供給,后一種原因引發市場需求。
商業地產風險產生的原因
1、開發規模過量
以北京為例,所謂“過量”是指在北京的房地產領域內,商業地產的開發超過了北京對商業地產的需求量。同時,在具體開發地塊上,商業地產的開發量超過該地塊或商圈的合理需求量。
前一種整體過量引發資金分流,通常使新增商業地產項目處于銷售或出租不暢,價格走低的狀態。后一種過量,使地塊或商圈內商業地產項目同樣面臨租售困難,并進而形成市場冷清的困難。
這兩種因素是互相影響的,特別是總量過剩的不良影響更大。
2、建設結構不合乎商業經營需要
不同業態的商業建筑具有對一般性經營的要求,如經營場地寬敞、透視性良好等,但也存在著一些特殊性的要求,如倉儲式超市和普通超市對建筑層高的要求差距甚大。百貨店和專賣店在經營設施和場地面積上的需求也是極不相同的。
由于大多數開發商和建筑設計單位很少具備這方面的專業經驗,致使商業地產的建筑結構和最終使用者的要求不吻合,從而在租、售方面造成了諸多問題。
3、投資或經營者的市場風險在增強
其一,商業地產經歷了從無到有,由少至多的一系列過程,現在已經處于買方市場,投資者或經營者可從容選擇,使商業地產資金的變現速度開始停滯,因而變數正在增多,風險也在加大。
其二,投資者或經營者在商業地產投資或經營上落敗的事件不斷增多,這也促使他們提高了風險意識,謹慎決策漸成風尚。
其三,投資者或經營者的實踐能力增強,表現為對商業地產項目識別能力的不斷提升。
上述三種原因說明,商業地產需求方已過盲目投資的階段,進入到投資的成熟和穩健期。
4、營銷計劃缺乏創意,流于俗套
由于開發商缺乏對商業經營的深刻了解,即使所提供的商業地產項目切合實際,也難以認識和挖掘商業地產的特殊價值所在。這無疑使其營銷缺乏訴求點和打動人心的創意,從而也就難以激活商業地產投資人的購買欲望。這種延滯直接影響商業地產的投入與產出的最優安排。
5、小區人口入住率偏低,商業投資過程緩慢
多數商業地產都是伴隨大盤居住區開發而產生的,及時在規劃與設計上,商業地產與住宅地產相適應,但由于提高入住率非地產開發商所能左右,因而在很長時期內往往造成商業地產在投入經營后的困難。這種現象的增多會使投資者延遲出手,以致于商業地產的銷售滯后于商品房的銷售。這也會加大其風險,增加其銷售的變數。
商圈的識別與開發的定位
所謂“商圈識別”是指充分、具體了解目前與未來商業地產開發區域周邊的市場狀況及其特點。只有調研清楚商圈狀況才能提供與之匹配,即取得良好效益的商業地產項目,從而達到開發商、投資者與商鋪經營者的滿意目標。
1、商圈識別的層次與考慮的基本因素
首先在層次上分為宏觀環境調研和微觀環境調研。
宏觀調研要考慮的因素:宏觀經濟狀況(GDP、經濟周期階段等)、房地產市場狀況、本項目所在城市經濟狀況、本項目所在城市商業地產市場狀況。
宏觀環境分析的目的是理清客觀經濟走勢與房地產市場當前的趨勢。特別是商業地產市場現在的發展特點。在此基礎上,為企業決策提供進退的間接依據。
微觀環境要考察的因素:人口規模、收支狀況、區域規劃、交通狀況、競爭對手。
微觀環境分析即商圈識別,以探求潛在商業規模、市場特點、機會與風險,從而為商業地產開發決策提供直接依據。