搬著鋼絲床連排三天三夜的隊,售樓處門前“代理排隊”成了“新興行業”,這些原來只有在買經濟適用房時才會看到的火爆場面,如今卻在不少中檔的銷售中出現。售樓處里人聲鼎沸,麥克風每隔幾分鐘就傳出“恭喜簽約”、“掌聲感謝”的聲音,令不少購房人不禁驚呼:“再不搶就搶不著了!”樓盤銷售真的有這么火爆嗎?
其實,這是開發商運用各種宣傳和銷售手段,使樓盤快速、有效地銷售出去的方法。在業內,這被叫做“銷控”,或“銷售控制”。
■雇托炒房:熱銷場面實為造假
銷控的核心目的之一,就是造成市場饑餓的假象,迫使消費者盡快購房,加快開發商資金回流的速度。這就好比一個人看見一桌子大魚大肉擺在面前沒人吃,就會從容地選擇吃什么有營養、吃什么最實惠;如果有人告訴他這飯桌上不止你一個,一個人的飯量十個人在搶,此人當然會慌了手腳饑不擇食,到底那另外九個搶飯的人是不是真的要搶,又有誰知道?
在樓盤銷售中,銷售人員就充當了飯桌上導演,制造熱銷場面的方法之一就是雇托炒房。在開盤之日,售樓處往往人滿為患,沙盤前圍著觀望的人不少,排號交錢的人更多。不少消費者一大早就出門,到了卻被告知想要的房已經被訂空了,只剩下某層某個戶型的一套房了,再不趕快連這套都沒有了。此時購房心切的消費者難免被鼓動得頭暈眼花,先訂下來再說。其實,售樓處里的“人山人海”沒準都是開發商雇來的“托兒”。據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稱,不少人甚至以此為生,在不同售樓處“走穴”,還能活得不錯,可見雇托炒房的普遍性。
有時消費者自己就不自覺地當了“托兒”。電話咨詢的消費者可能碰到過這樣的情況,售樓小姐告訴你今天不能看房,要在某一特定的日子去才行。那天售樓處一定人滿為患,因為售樓處已經將所有看房的顧客都安排在了這一天,結果自己人嚇自己人,沉不住氣的顧客就會搶著買房了。
此外,在正式銷售前制造輿論,用限時搶購、提前預訂的方法刺激消費者,也容易造成跟風效應。
■人為惜售:好樓封存次品上市
幾位受訪的業內人士都對人為惜售、控制放房的策略毫不諱言。某位曾做過多個樓盤銷售的業內人士稱,開發商也要保護自己的利益,如果一次性全部放開,那就全亂了,這個樓訂一戶、那個樓訂一戶,輪到單位大戶要購整層房的時候就沒得可賣了,要想好房次房都賣出去,就必須有個總體計劃,一點點放。
一般來說,開盤時放開認購的都是戶型、朝向、樓層等不太好的房子,這類房開盤價比較低,容易賣出去,這就規避了次房賣不出去的風險,也有利于好房在日后賣出更好的價錢。
曾小姐看中了某樓盤的某個戶型,在開盤時費盡千辛萬苦也沒能買到,售樓小姐說這個戶型的房子已經賣完了。誰知不久之后,曾小姐的朋友卻如愿以償地買到了這個“已售完”的戶型,而且價錢算起來也沒貴多少。業內人士稱,這是大多數樓盤采用的策略,開盤時用價格吸引眼球,中期用質量維持銷售量。
■價格階梯:怎么開怎么走有學問
北京某房產開發集團的副總裁介紹說,一般開盤的時候最好賣,此時樓盤有神秘感,好壞優劣還未見分曉,再加上一些優惠政策,很快就能收回一部分資金。滾動開發是多數開發商采用的模式,即依靠銀行和預售收入維持開發,因此資金回流速度越快,利潤空間就越大。火爆之后就進入平穩期,此時如果有良好的樓盤形象支持,再逐漸放開好房,則有可能在穩健升值的情況下出現幾個小高潮。在尾房銷售的時候又會出現一個大高潮,此時的房子比較便宜但質量不一定好。總的來說就是“兩頭高”。
這種價格策略被業內稱為“低開高走”。但性價比好的房子也會“高開高走”。此外還有小幅度升值、銷售速度快的“小步快跑”,合理低價、大成交量的“大步快走”,學問頗多。在不清楚開發商的整體策略的情況下,想瞅準時機買一套又好又便宜的房可不容易。
■誘人優惠:假優惠真費錢
不少樓盤都打出了優惠的牌,試圖以此吸引消費者。畢竟買房置業是動輒幾十萬的大手筆,誰不想省點錢呢?可對于項目來說,從拿地、立項、到開工、銷售,其中不可控的因素太多,開發商不會心甘情愿廉價賣房,否則就有可能是賠本賺吆喝了。如果消費者刻意追求折扣或低價,開發商為了保證利潤,就難免在房屋質量和物業管理上偷工減料。業主在發覺上當之后要花費大量的時間和精力去解決問題,那才真叫費錢。
北京某高檔樓盤的總裁認為,如果樓盤的價格活動空間過大,其價格確定機制中就可能有一些不規范的隱患存在,其建設和服務質量也值得懷疑。
■買房送禮:羊毛出在羊身上
鋪天蓋地的房地產廣告中,不乏有“送大禮”的字樣。送禮的內容也是五花八門:送精裝、送家電、送購物券、送健身卡、送綠地、送會所等等。專家提醒消費者,天上不會掉餡餅,羊毛還是出在羊身上。
送禮陷阱一:以次充好。趙先生選中了一套送精裝的房子,算一算比自己請公司便宜了不少,關鍵是還省了不少麻煩。等到交房時才發現,裝修質量和當初參觀的樣板房差了一大截,原來承諾的實木地板換成了復合木地板,施工質量也有問題。趙先生欲投訴開發商,卻苦于當初沒有簽訂詳細的精裝合同,白白放棄了法律賦予消費者應有的權利。
送禮陷阱二:禮金還得消費者來掏。受訪的業內人士均表示,開發商在送禮前會計算“禮金”,把這筆錢加進房款里。送禮實際上是一種變相降價,往往是因為開發商急于回收一部分資金,或是銷售出了問題,以此方法來刺激銷售。
送禮陷阱三:把消費者的應得利益宣傳成附加利益。業內人士稱,不少樓盤所謂的送禮都是在炒作,把購房合同中規定購房者應得的內容宣傳成開發商送的大禮,購房者在下決定之前要仔細核對購房合同和相關規定。
■樓花控盤:小心銷售人員中飽私囊
微信號復制成功
微信號:lawyer02164
請返回微信添加朋友,粘貼微信號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