現在的商品住宅市場普遍存在兩個現象:第一是樓越蓋越高了,第二是越高的樓層賣得越貴,只有在最高的一兩層才出現價格回落。到底住宅的理想高度是什么?高層是否貴得有理?
中國建筑協會教授級高級建筑師顧孟潮認為,高層住宅建筑是在人口多、土地資源少這一特定國情下發展出來的產物。人最理想的住宅還是要貼近自然、貼近地面,故平房其實是最好的居所。樓房的各個樓層都具有其特定的優勢,同時也面臨一定問題,買房選層的時候就要根據需求不同酌情而定了。
一層二層:從方便的角度來說,自然首選低層。老年人出行率高,住低層方便走動,電梯壞了也不受影響。現在還有很多住宅項目的一層附送花園,非常適合中老年人居住生活。從噪音問題來看,低層因為障礙物和綠化帶的過濾,噪音會比直接接收聲波的高層要減輕許多。另外,對老人來說,住在高層還可能面臨心臟不適等身體問題。
中段樓層:北京首創金豐易居房地產經紀有限公司總經理楊春龍告訴記者,從市場銷售情況來看,一棟樓的中部偏高層是最受歡迎的,出售速度和價格平均水平都要優于其他層面。這主要是因為樓房的中段位置相對折中地集合了高層和低層的優點,便利性、景觀都不錯,同時可照顧到不同年齡段人的需要,家庭中各成員的需求均可得到滿足。
高層+超高層:十年前的住宅樓,很少有超過20層的,如今新的住宅項目中二三十層的塔板樓比比皆是,漸漸成為主流。雖說住宅樓越蓋越高是土地資源有限不得已而為之的做法,但因為高層對建筑的要求更高,防震、水壓等方面設計的難度加大,所以開發成本相對更高,這就是為什么樓層越高越貴。即便如此,高層住宅卻恰好滿足了年輕人的相應需求:視野開闊、空氣新鮮、私密性好。時下流行的頂層送露臺,也是吸引年輕人的重要因素。
不過樓房畢竟不比四合院,無論住在幾層都有特定的煩心事兒。住低層的,家門口的樓梯是全樓的共同通道,安靜和衛生自然難保證;潮濕和不道德的高層住戶往下丟東西也很讓人頭疼。住高層的,電梯一壞帶來的不便可想而知;雖說如今建筑設計和工程水平先進,但一遭遇暴雨或地震,高層住戶還是容易心虛;另有專家反映,住在高層,容易導致兒童不愛活動,性格封閉,對其身心發展有一定影響。
從舒適角度來看,社區住宅樓的樓層越多容積率越高,人均占有公共設施的水平就越低,必然會犧牲一定的生活質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