宋先生想購買一小區的14號樓204室,看房時房產公司的銷售人員稱沒帶204的鑰匙,讓他看看隔壁一套,聲稱這兩套一模一樣。宋先生看后很滿意,交了15萬元的房款。直到他拿到鑰匙后,這才驚訝地發現,204室雖然與看過的房型相同,但客廳、廚房、地面都有長短不一的裂縫,而房產公司只同意維修。經過該市消協多次調解,最終房產公司退回15萬元房款并承擔銀行利息。
專家評點:這種情況應該說并不多見。宋先生主要是過于相信銷售人員,以致落入了“圈套”。專家建議,購房者在付款前應當實地多走幾趟,深入了解所購房產的具體情況,并仔細考察樓盤周邊的交通、配套設施等,不要輕信銷售人員的描述和承諾。在簽訂合同時也應盡可能詳細,明確出現問題之后開發商應當承擔的責任。
很多人買房前急躁,買房時沖動,買房后后悔。產生這樣原因主要是買房者沒能根據自己的實際情況做出理性分析,不能清楚認識到選房、購房時所需要注意的法律問題。隨著樓市的逐漸回暖,樓市又迎來一個買房置業高峰期,隨之而來的維權事件也會日益增多。當然,并不是所有的糾紛都不可避免,只要你細心,一般常見的糾紛都會在看房選房的時候有跡可循,忽視的原因至少買房者因各種問題還未提上日程而被忽略。本期幾個案例或許可以給買房者以幫助和提醒。