成交均價為何比預售價低 最近有讀者向廣廈時代反映,北京市房地產管理網上所看到的數據中,大部分項目的成交均價都比其預售均價低,有的項目甚至低出幾千元。像方莊區域的文成建筑,其預售均價為18000元/平方米,但是期房簽約統計中顯示的成交均價僅為12115元/平方米。
成交均價為何比預售價低
最近有讀者向廣廈時代反映,北京市房地產管理網上所看到的數據中,大部分項目的成交均價都比其預售均價低,有的項目甚至低出幾千元。像方莊區域的文成建筑,其預售均價為18000元/平方米,但是期房簽約統計中顯示的成交均價僅為12115元/平方米。這是不是意味著樓盤的議價空間很大?為此我們向業內人士進行了了解。
預售價不等于開盤價
據了解,房地產管理網上的預售價格是開發商的擬售價,但實際開盤時會受到很多客觀因素影響,比如市場因素。開發商會根據市場的好壞情況調整價格,所以預售價格并不是實際的開盤價格。
受市場因素影響較大
理論上來講,這兩個價格相差不應該太大,而這一現象也是自去年樓市進入調整期后才越來越明顯,亦莊北岸銷售經理助理士心表示,因為這個期間房價的波動較大,開發商需要不時地調整價格來吸引購房人,經過一些促銷打折之后的成交價格自然會比預售價格低。但是項目是否具有議價空間,就要根據各個項目自身情況決定了。
房源不同 實際成交價格也不同
其實,消費者在看房過程中就可以了解到,不管是哪個項目,每套房屋根據面積、戶型、朝向、樓層、景觀等情況不同,價格也會有所不同,可以說每套房屋都有根據這些不同的條件衡量而出的價格,所以實際的成交價格也會有所變化。已售完項目的成交均價就是該項目所有房子的平均價格,但是這個平均價格需要一個很長的周期才能得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