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未成年人自己能賣房嗎?
不能。未成年人簽署的房屋買賣合同為無效合同或者效力待定合同。對于效力待定合同,在法定監護人沒有進行追認的情況下,合同是無效的。
原因及法律依據:
按照《民法通則》規定,不滿10周歲的未成年人是無民事行為能力人,10周歲以上的未成年人是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參與民事活動需要法定代理人代為辦理。
《中華人民共和國民法通則》第五十八條第一款:無民事行為能力人實施的民事行為無效。
《合同法》第47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不予追認的合同是無效的。
舉個例子:
16歲的小張獨自通過中介公司將自己所有的房屋出售給王先生。雙方在當天簽訂《房屋買賣合同》,同時小張收取了王先生房屋定金1、5萬元。3天后,小張的父親知道小張將房子賣出去的事情之后,立馬與中介公司取得聯系,說明了小張是未成年人的情況,要求解除簽訂的合約,表示不再繼續履行合同。但是未得到買方同意,于是小張父親上訴法庭,要求裁決《房屋買賣合同》無效。
法院判決:
法院確認小張確實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遂判決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小張與王先生及第三人中介公司簽訂的《房屋買賣合同》無效,小張退還王先生給付的1、5萬元定金。
法律規定:
《合同法》第47條規定,限制民事行為能力人訂立的合同,除非經法定代理人追認后,該合同有效,否則合同無效。但純獲利益的合同或者與其年齡、智力相適應而訂立的合同,不必經法定代理人追認。
二、未成年人的房子該怎么賣?
孩子未成年,房產若是登記在孩子名下,房屋出售要其監護人(父母)代為辦理。出售未成年孩子名下房產最重要的一步就是做監護公證,聲明不損害被監護人利益,并保證房屋出售后所得款項全部用于被監護人的學習和生活,然后帶好公證書及其他相關材料才可辦理房屋產權轉移手續。
售房前辦理監護公證:
辦理監護公證分兩步:首先電話咨詢公證處所需材料,之后攜帶材料到公證處辦理監護公證。
1、提前咨詢公證處
根據家庭情況,咨詢公證處辦理監護公證所需材料。
2、攜帶必要材料到公證處辦理監護公證
所需材料:
1)監護人及被監護人的有效身份證件。
2)監護人及被監護人的《居民戶口簿》,
3)委托他人的,提供受托人的身份證件,手寫委托書(寫明因何原因委托誰辦理何種公證,本人簽名)
4)監護人證明。
a、由戶籍地派出所或父母雙方檔案存放單位出具的親屬關系證明信;
b、如果您以前辦理過子女的出生公證,可以提供原公證書;
c、《出生醫學證明》
帶其一即可。
5)公證處所需的其他要件。
在辦理完畢監護公證之后,父母就可以攜帶監護公證以及售房必要材料出售未成年孩子名下的房產了。
特別提醒:
買方貸款的,面簽時賣方需向銀行提交出售房產是為了未成年人利益的保證書,并由監護人簽名保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