6月份,央行121文出臺。8月份央行又下令調高所有商業銀行準備金。這預示央行從宏觀調控角度將要收緊信貸,給快速增長的個人住房貸款降溫。但與此同時,從各大商業銀行方面得到的信息,他們又都面臨放貸壓力。對于商業銀行來說,他們在不得不忍受“夾板氣”的形勢下,對于相對放貸最安全的個人住房信貸業務,只能靠提高服務和技術監管操作水準,以爭取更多的貸款市場份額。銀行住房個貸競爭逾演逾烈。對于消費者來說,銀行競爭是以前想都不敢想的辛事。那么,各銀行住房信貸現在都有哪些變化,銀行服務還有哪些不盡 人意,有待完善之處,本刊記者通過大量調查,力求使購房人對此有更深層的了解。
有關數據顯示,北京的房地產市場中,有至少85%的購房人需要申請個人住房貸款。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巨大市場吸引了多家銀行來爭這個利潤豐厚的市場,北京所有商業銀行都在積極地爭奪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市場份額。但與龐大個貸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由于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稱,購房人在選擇貸款時往往不甚了解銀行貸款的政策規定,也不了解各銀行服務及各種貸款品種間的差異,并且購房人貸款與銀行發生借貸關系時,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從按揭銀行的選擇權到還款品種的知情權,直至對于按揭相關付費是否合理都沒有知情權或自主支配權利。這使得許多購房人在貸款時,多數情況下處于不利地位。
按揭銀行,購房人能否自由選擇?粗略統計,截止目前北京共有15家銀行提供個人購房按揭貸款的服務。隨著房地產市場競爭的日趨激烈,不僅銀行認識到了提高服務質量的重要性,開發商也開始意識到為消費者提供更多的購房按揭貸款銀行的選擇會在相當大的程度上增強自己的競爭力。而對于廣大的消費者來說,這將意味著更多選擇的機會和更高的服務質量。但與此同時,購房人必須知道,雖然有了選擇的余地,但是自由選擇按揭銀行仍然不能實現。
據了解,現在,北京大部分在售樓盤的開發商都會與至少兩個銀行簽定協議,為該項目的購房人提供個人購房按揭貸款,而且提供個人按揭的若干銀行都會到售樓現場辦公。之后,選擇哪家銀行完全可以由消費者自己決定。這也就是說,盡管開發商為潛在的購房人提供了比以前更多的選擇,但是消費者仍然只能在開發商指定的幾家銀行當中選擇,“絕對的”選擇權仍然是不存在的。對此,許多購房人表達了強烈的反對意見焦點房地產網網友“老板1321”認為,作為按揭貸款的最終購買者和使用者,消費者應該有權選擇自己滿意的銀行,他說:“即使不能在短期內實現自由按揭,也應該建立起一種制度,使項目的潛在業主參加到按揭銀行的選擇過程中來,從而保證三方利益的共贏。”另一位名叫“REASONABLE”的網友在焦點房地產網的業主論壇中發表評論時說:所謂真正的“消費者主權”是消費者可以自由選擇提供按揭貸款服務的銀行。“在消費者有關數據顯示,北京的房地產市場中,有至少85%的購房人需要申請個人住房貸款。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巨大市場吸引了多家銀行來爭奪這個利潤豐厚的市場,北京所有商業銀行都在積極地爭奪個人住房按揭貸款的市場份額。
但與龐大個貸市場形成鮮明對比的是,由于權利與義務的不對稱,購房人在選擇貸款時往往不甚了解銀行貸款的政策規定,也不了解各銀行服務及各種貸款品種間的差異,并且購房人在貸款與銀行發生借貸關系時,往往處于被動地位——從按揭銀行的選擇權到還款品種的知情權,直至對于按揭相關付費是否合理都沒有知情權或自主支配權利。這使得許多購房人在貸款時,多數情況下處于不利地位。有了絕對的‘選擇權’的時候,我們的利益才會得到真正的保障。”這位網友對現在售樓處內已有幾家銀行同時進場服務,也表達了自己的觀點:“應該說這是市場的一大進步,消費者在日趨激烈的市場競爭中得到了以前得不到的實惠,但是這并不意味著所有的問題都已經解決。”本刊記者采訪的多位房地產業內人士指出,這個問題往往涉及到銀行與開發商的合作以及雙方的利益,實質上是一個雙方相互選擇的過程,在這個選擇的過程中往往要有諸多的影響因素。但是這樣的一個直接影響消費者自身利益的過程卻完全是由銀行和開發商來協議商定,消費者并沒有發言權,多數購房人認為這樣的模式顯失公平。
針對“自由按揭”的強烈市場要求,業界已經開始了嘗試。民生銀行已經推出了類似于“自由按揭”的“移動按揭”業務,也就是根據銀行及有關方面的規定,貸款的使用者可以根據自己的意愿,在與民生銀行的借貸關系存續期間將按揭貸款轉向其他銀行繼續還貸。但是業內外人士普遍認為這僅僅是一種探索,其最終結局可能不容樂觀,有與民生銀行熟悉的消息人士向記者透露,“移動按揭”現在的市場運行狀況并沒有達到相應的市場預期,最終結果如何也只能觀望。網友“閃爍的星星”認為“移動按揭”確實在相當大的程度上給予了消費者自由選擇的權利,但是這種“移動按揭”的手續過于繁雜,從而限制了普通消費者對于在“移動按揭”的使用。而有關業內人士則認為,“移動按揭”的復雜手續帶來較高的管理成本、人力成本和監管成本,銀行從貸款中獲得的利潤下降,從而導致了這種新的按揭貸款模式的前景不被人看好。“畢竟銀行是一個商業機構,如果不能獲得足夠的利潤,銀行方面也不會有長久的熱情去經營一項不贏利的業務。”一位不愿透露姓名的業內人士說。盡管嘗試遭遇了大的阻礙,但是大多數人還是認為“自由按揭”將是市場激烈競爭后必然得出的結果。北京漢華律師事務所胡凌律師表示,自由按揭是市場發展的必然趨勢,“因為一方面它符合市場經濟的基本規律,另一方面,購房人作為按揭貸款產品的最終消費者理應擁有自由選擇的權利。”他說。
與此同時,“開發商委托貼息貸款”也作為銀行與開發商為業主提供的新的服務種類登上了競爭的舞臺,但是這種以開發商提供資金通過銀行為本項目發放按揭貸款的新模式沒有得到眾人的擁護。許多購房人對開發商貼息貸款還是將信將疑。焦點房地產網網友“何時住新房”就認為:這只不過是“羊毛出在羊身上”的游戲而已,對于廣大的消費者而言沒有實質性意義,“因為這部分利息肯定會包含在房價之中。”所以,消費者普遍認為,實現按揭銀行的可自由選擇才是保護消費者權益的根本辦法,但是這是一個循序漸進的過程,但銀行界及房地產業內人士普遍認為,“隨著市場的成熟和規范,自由按揭的一天遲早要到來。”還款方式:消費者是否享有知情權?近日,由于采用不同的還款方式而引發的購房人與銀行之間發生法律糾紛的報道頻繁見諸報端,對此,中國房地產估價師協會理事、北京杜鳴估價師事務所總估價師杜鳴表示:這些報道顯然擴大了各種還款方式之間的差異,在中國沒有實施自由浮動利率的背景下,由于利息率的統一,總的還款數額不會有太大的差異。”雖然采用不同的還款方式造成總還款額相差近10萬元的報道被業內人士認為有些夸張,但是他們也普遍承認,不同的還款方式對于消費者確實有比較大的影響,這種影響雖然沒有媒體渲染的那么嚴重,但是這個問題始終是消費者最為關心的問題,精品家園市場調研部提供的數據顯示,在97名受訪者中有29人表示最關心不同的還款方式給消費者帶來的利息支出的差別,占總量的2 9 .89%。網友“大夢”認為,之所以由于按揭還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