導讀:不動產登記將在2016年全面開始!不動產是什么意思,不動產包含了哪些東西呢?不動產登記到底是什么意思呢?為什么要辦理不動產登記呢?一起來看看不動產的定義及適用范圍。
不動產詳細含義及事件
不動產是指依自然性質或法律規(guī)定不可移動的財產,如土地、房屋、探礦權、采礦權等土地定著物、與土地尚未脫離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于土地并且不能分離的其他物。
2013年11月20日,國務院常務會議決定,整合不動產登記職責、建立不動產統(tǒng)一登記制度,2013年11月19日,SOHO中國董事長潘石屹發(fā)布微博稱,“這是好政策,如果今年實施,房價馬上會跌。”
不動產詳細含義及屬性
概念定義:不動產是指實物形態(tài)的土地和附著于土地上的改良物,包括附著于地面或位于地上和地下的附屬物。不動產不一定是實物形態(tài)的,如探礦權和采礦權。[2]如建筑物及土地上生長的植物。依自然性質或法律規(guī)定不可移動的土地、土地定著物、與土地尚未脫離的土地生成物、因自然或者人力添附于土地并且不能分離的其他物。包括物質實體和依托于物質實體上的權益。
房地產估價規(guī)范:房地產(real estate,real property),土地、建筑物及其他地上定著物,包括物質實體和依托于物質實體上的權益。
不動產自然特性:
不動產作為自然物的特性有:
1、不可移動性:又稱位置固定性,即地理位置固定。
2、個別性:也稱獨特性、異質性、獨一無二,包括位置差異、利用程度差異、權利差異 。
3、耐久性:又稱壽命長久,土地不因使用或放置而損耗、毀滅,且增值。我國土地有使用年限。
4、數量有限性:又稱供給有限,土地總量固定有限 ,經濟供給有彈性。
社會經濟特性:體現人們之間的社會關系和經濟關系的特性。
1、價值量大:與一般物品相比,不動產不僅單價高,而且總價大。
2、用途多樣性:也稱用途的競爭、轉化及并存的可能性,主要指空地所具有的特性。從經濟角度土地利用的優(yōu)先順序:商業(yè)、辦公、居住、工業(yè)、耕地、牧場、放牧地、森林、不毛荒地。
3、涉及廣泛性:又稱相互影響,不動產涉及社會多方面,容易對外界產生影響。在經濟學中稱為外部性,分為正的外部性、負的外部性。
4、權益受限性:由涉及廣泛性引起。政府主要通過設置管制權、征收權、征稅權和充公權四種特權進行管理。
5、難以變現性:也稱為變現力弱、流動性差,主要由價值高、不可移動、易受限制性等造成。影響變現的因素主要有不動產的通用性、獨立使用性、價值量、可分割性、開發(fā)程度、區(qū)位市場狀況等。
6、保值增值性:增值指不動產由于面積不能增加、交通等基礎設施不斷完善、人口增加等,其價值隨著時間推移而增加。保值是指不動產能抵御通貨膨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