據權威部門的統計顯示,2007年我國居民人民幣貸款新增1.2萬億元,居民戶貸款的80%以上是住房消費貸款。也就是說,2007年,我國八成以上的居民戶貸款被用于買房。
房,一套房子,也許是許多人一輩子最大的投資,也是一輩子的希望。“房產維權”這個詞,也搖身一變躋身于當前房地產方面最紅的名詞之一。
有關分析表明,房產方面投訴內容多為合同瑕疵、面積縮水、房屋質量、建材質量、裝潢質量等等。另外,隨著小區如雨后春筍般建立,廣大業主維權意識不斷增強,業主、業委會、物業公司和居委會四者之間矛盾逐漸突出,諸如物業服務質量和服務態度方面的物業管理投訴呈直線上升趨勢。
信息不對稱是引起投訴的主因。與房產開發商、裝潢公司相比,消費者處于對專業不了解,絕大多數沒有買房、裝修房屋經驗的劣勢地位。所以,在廣大消費者的“老娘舅”——消保委調解實踐中,消費者的“知情權”和“選擇權”是其調解當事人雙方糾紛中運用頻率最高的關鍵詞之一。
房產維權工作引起了黨和政府的高度重視。然而,個別政府部門卻對業主維權表現出冷漠和不作為,增加了業主維權的困難和艱辛。某政協委員曾經在媒體上公開表示說:“業主在權益受到侵害時,首先想到的是向政府有關部門投訴,這本來是業主維權的主要途徑。可是,目前有些部門經常采取的態度是‘一拖、二應付、三推、四回避’。這些政府部門的不作為,根源在于服務意識還不強。”
與此同時,一個新的職業——“民間驗房師”應運而生,他們由建筑專業人員組成,有資格證,懂建筑,使用一些現代化的檢測設備,參照國家的建筑質量標準、行業標準以及合同中的約定進行質量驗收,收費很低,服務既認真又和氣,甚至連房屋的裝修、利用、改造都能給提出一些合理化建議。從某種意義上來看,民間驗房師的出現,本身就是一種需要。
總之,房產維權應當是一個持續的過程,不應只是在發現問題或是產生糾紛之后,才想起維權。建議購房者在購房過程中要謹慎小心,不僅要學會用法律保護自己,還要補充一些必要的房產知識。同時,也希望開發商們都能夠誠信經營,這樣才是長遠之計。
在此,我們舉出兩件在房產維權中的典型事例,以期管中窺豹,折射出房產維權百態。
打假老漢“老孫”
已經進入六十耳順之年的西北老漢孫安民,人稱“老孫”,熱心于房地產公益維權事業,創辦了“房地產打假維權網 ”,為消費者提供咨詢及投訴平臺,被譽為“房地產打假斗士”。
所謂打假維權,用老孫的話說,就是打擊一切不符合法律的假宣傳、假手續。如今,全國各地不少權利受到侵害的購房者都慕名向老孫求助。
老孫打假是從自己第一次買房上當開始的。2000年6月,老孫以20余萬元的價位訂了三套房。交清了房款后,開發商卻把他預訂的房子中的兩套以更高的價位賣給了別人。后來,老孫經過調查發現,這家房地產公司是一家“五證”全無的公司,廣告上的承諾全是假的,開發商在簽合同時,將他的房號換成了價位低的兩套。更讓他氣憤的是,受騙的遠不止他一人,小區里大部分購房者都和他有著同樣的遭遇。
老孫向當地各級工商局及消費者協會投訴,卻始終得不到解決。2002年年底,他放下正在經營的商鋪,走上了自費打假維權的道路。
為了打假,老孫自費購買4部電話并將號碼公之于眾,作為打假維權熱線,免費為消費者服務。一時間,“老孫打假 ”成為西安房地產界的一個熱門話題。
“維權女王”李文
臺灣作家李敖之女、“維權女王”李文,在北京耗時最長的一場官司2008年2月底終于有了最終結果——她自2 005年起訴北京富陽物業發展有限責任公司和臺商劉天棟,賣給她的房屋存在嚴重質量(墻壁發霉、溫差,窗戶漏雨等)問題,在北京市第二中級人民法院敗訴后,上訴至北京市高院,經高院調解,富陽物業同意向李文支付16萬元。
這套引發訴訟的公寓位于北京市朝陽區嘉和麗園小區。據了解,這是李文定居北京進行維權以來耗時最長的一個官司,前后差不多拖了3年之久。她說,“我這起官司其實給國內的業主做了一個案例,雖然耗時較長,但是只要業主堅持打下去,一定會讓自身合法的權益最終得到維護!”
李文堅持了,所以她贏了;老孫較真了,所以他成了打假的代表。如果,多一些李文,多一些老孫,多一些“老F4 ”,房產,還需要維權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