5月中旬,位于北京交大東路一側的某新開業商城,商戶們每天見面似乎都在關注同一個問題:是否做成了第一筆生意。
王某蕭是這家商城三層的一位商戶,經營著一家外貿服裝店。已是下午六點鐘,商城依舊客流稀少,王某蕭一件衣服也沒賣出去,心情很糟,
面對隔壁導購投來的關切目光,王某蕭搖了搖頭……
如今在北京,用業界人士的話說,每天都有新的商場或商鋪開業,但同時也有許多商家經營慘淡,甚至黯然退出市場。“開門風風火火,關門無聲無息!”這樣的故事在京城反復上演。
一鋪養三代。曾幾何時,商鋪投資以其具有穩定性、長期升值潛力以及較高的回報率受到投資者的青睞。據說,近幾年,浙江溫州人流行把買下的商鋪作為聘禮或嫁妝送給新婚的兒女。然而,現在商鋪神話正在破滅。
5月10日下午,中國經濟時報記者來到北京北三環附近的一家商城──“陽光樂佰”,第一印象就是異常冷清。諾大的商城一層大廳里,記者僅發現兩位看似購物的消費者。在靠近商城門口的黃金位置,周女士租了一個13平方米的鋪面,月租金7000元。周女士告訴記者,“商城開業快一年了,幾乎每天都這樣冷清。”
“陽光樂佰”的其他樓層同樣也十分冷清,不少商戶的店鋪都是鐵將軍把門,有的店鋪已經積滿了灰塵。記者隨機采訪了幾位商戶,他們都表示再過幾天合同期滿就將撤離。商戶們普遍反映,由于經營慘淡,他們連租金都掙不回來。
5月14日上午,記者在位于北京民族園路2號的亞奧世貿商城看到:這家一共八層、面積近17萬平方米的大型商城同樣門可羅雀。記者從該商城南門進入時發現,一層左側從進門處往北五個緊鄰商戶均已關張。其實,這家商城原本有不少京城百姓熟悉的名字──愛家購物中心。2005年,愛家購物中心大張旗鼓開業,一時間吸引了不少知名品牌商家入駐。雖然曾經賺足眼球,但愛家購物中心還是僅僅如曇花一現──它從來就沒有真正火爆過。由于經營難以為繼,去年5月,愛家購物中心不得不改弦更張,由購物中心模式改為柜臺租賃模式,“愛家購物中心”亦被“亞奧世貿商城”所取代。眼下,在亞奧世貿商城,原來的商戶撤走后,整個二層、三層以及八層幾乎全部空置,四層五層目前空置大半,六層也只有一家臺球館在營業,惟一聚集了一點人氣的是設在七層的餐飲廣場,但是時間也僅限于每天中午。在該商城二層,一位賣皮鞋的小伙子坦陳生意十分難做:“每天賣不了多少錢,能開張就不錯了!”
位于北京交大東路附近的藝海商城,今年4月18日剛剛開業,但是開業之后藝海商城面臨著與“陽光樂佰”和亞奧世貿商城一樣的問題──人氣不足。在藝海商城,一位專賣襯衫的商戶向記者大倒苦水,當天,他僅賣了一件襯衫,和很多沒有開張的商戶比較起來這還算不錯的,但他還是感覺到如此下去有很大的壓力。“因為一個攤位一天的租金就是100塊,一件襯衫賣出去的價位也就這上下,但租金不能用毛收入去比較!”這位從湖北來京打拼的商戶說,如果有更好的選擇,他不愿干目前這一行當。“運氣好一年最后能剩個三兩萬,弄不好沒準兒連老本兒都會折進去。”他這樣詮釋商鋪淘金之不易。今年將是淘汰年
事實上,在北京,和上述商場商鋪一樣經營慘淡或不景氣的商家還有不少。號稱世界最大單體Mall的北京金源時代購物中心總建筑面積達68萬平方米,是2003年北京市60項重大建設項目之一,總投資38億元,項目運營數年來一直人氣不佳。另外,像亞運村的第五大道、安外大街的巨庫,以及新近開業的旺角等,都遭遇了同樣的難題。
“北京現在1萬平方米規模以上的市場至少有130家,散布在各個角落,‘飯’就這么多,大家都來搶,自然就會僧多粥少。”亞奧世貿商城運營總經理孔某良總結道,亞奧世貿商城運營失敗,原因就在于此。
“我們就搞了這么一個項目,但還不好。”北京陽光樂佰商城管理分公司副總經理韓某明在反思“陽光樂佰”不成功的根源時,也持大致相同的看法。他說,“陽光樂佰”的失敗有自身的原因,比如在經營管理、市場定位上存在缺陷,但從宏觀層面來看,確實是因為同類市場太多。近年來,由于房地產業興旺發達,很多項目都帶底商。“底商太多了,不是一般的多,只要有樓盤基本都有底商。”韓某明認為,正是這一因素,加之近年開發的市場太多、太爛,才使得競爭十分慘烈,很多市場經營狀況每況愈下。
國際物業顧問戴某梁行年初發布的一份報告顯示,北京2007年進入了有史以來最為集中的商鋪開業高峰期,本年度計劃開業之商鋪面積累計高達410萬平方米,形成所謂的“井噴”。而據專業商業地產機構華夏柏欣經營管理顧問公司監測,去年前三季度北京商業地產空置率同比2005年上漲了1.5倍,目前商鋪空置面積高達143萬平方米,今年商鋪供應量將超過620萬平方米,而動輒數萬甚至數十萬平方米的商業面積也在推高北京商業地產的空置率,預計今年空置率將超過52%。華夏柏欣對市場現狀的判斷是總量供過于求,商鋪虛熱十分明顯。
值得關注的是,從現在起至2008年前后,北京將有20個大型商業地產項目面世,總建筑面積近200萬平方米。華夏柏欣研究部董事鄧某文預測,2008年北京商業地產市場競爭將因此進一步加劇;同時,伴隨著空置率的上升,北京商業地產空置面積將超過350萬平方米。“雖然目前北京商鋪已經達到飽和,但我認為這一市場最嚴重的問題還不是供大于求的問題。”北京山圣房地產經紀公司董事長李某圣表示,租金和房價脫離市場,價格被人為拉高,“二房東”的存在使京城商鋪虛熱問題更加復雜化。在北京,很多投資者高價買過商鋪后,實際上很難掙到錢,李預計,今年將會是商鋪投資者繞不開的一個淘汰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