虛擬房屋詐騙利用租房行騙經紀公司沒譜一房賣給多人 一份來自上海浦東新區檢察機關的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上海浦東房地產市場呈現火爆之勢,檢察機關受理的房屋交易中的詐騙案件也隨之呈現突增勢頭。今年1月至10月,浦東新區檢察機關受理的涉及房產詐騙類案件
虛擬房屋詐騙利用租房行騙經紀公司沒譜一房賣給多人
一份來自上海浦東新區檢察機關的調查報告顯示:近年來,隨著上海浦東房地產市場呈現火爆之勢,檢察機關受理的房屋交易中的詐騙案件也隨之呈現突增勢頭。今年1月至10月,浦東新區檢察機關受理的涉及房產詐騙類案件數量已經達到去年全年該類案件的總數。這些案件所涉金額少則上千元,多則幾十萬元,給購房、租房的消費者造成經濟和精神上的雙重損失,給房地產市場帶來了負面影響。
檢察機關在調研時發現,犯罪分子主要采取虛擬房屋詐騙、利用承租房詐騙、一房多賣等手段欺騙消費者。
虛擬房屋詐騙。如葛某等人合同詐騙一案,幾名被告人謊稱認識公安局的人,能搞到低價動遷安置房。為了取信于被害人,各被告人分工明確,有的冒充公安局民警,有的冒充房管所工作人員,甚至還以動遷組領導的名義直接單獨和被害人聯系。在他們偽造的政府文書上都蓋有偽造的公章,各式各樣的合同也一應俱全。上述偽造的文書使詐騙行為具有很強的欺騙性,被害人很難一眼看穿這類騙局。
利用承租房進行詐騙。被告人方某在房屋租期屆滿前,假冒房東名義在網站發布虛假的招租信息,在騙取租金4000元后逃匿。而被告人李某干脆將租借的房屋在自己設立的房產經紀公司中以自己的名義出賣,共騙得人民幣14.8萬元。
利用房產經紀公司進行詐騙。一些人為了實施詐騙,專門設立房產經紀公司引他人來其公司掛牌,然后借機騙錢。此外,正規房產經紀公司審核把關不嚴也給行騙者實施詐騙提供了機會。在汪某合同詐騙案中,汪將借住的房屋掛牌出租,而房產經紀公司未審核汪的任何證件,也沒有實地考察,就將出租信息予以發布,被害人出于對該正規房產經紀公司的信任,也沒有履行必要的審核義務,導致被騙。
一房多賣。有的行騙者以自己所有的一套房屋作為誘餌,在將房屋過戶給別人后,仍然與其他人簽訂房屋出賣合同,在騙取首付款或定金后逃之夭夭。此外,一些房產經紀公司的工作人員利用他人賣房心切,將客戶的身份證、房產證和鑰匙騙到手,然后以自己的名義出租,騙取租金。有人利用已出售房屋騙取拆遷安置補償款。還有人以已失效的公證書及偽造的房屋產權證作抵押進行詐騙。詐騙手段形形色色,不一而足。
檢察機關在依法嚴厲打擊此類詐騙行為的同時,建議有關職能部門加大清理、整治房產經紀公司的力度。對不符合規定的房產經紀公司,一律予以取締。檢察機關還提醒廣大買房者、租房者不要一味地信賴房屋中介公司,一定要仔細審查房屋出賣者、出租者的房產證明和身份證明原件;不要輕易預交大額租金,以防鉆入犯罪分子設定的圈套;在付款前去不動產所在地的房產交易中心了解該房的產權狀況,避免上當受騙。此外,不要輕易將自己的身份信息、房屋信息泄漏給他人。