無論如何,在空轉6年多后,物業稅實際運行時間表正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出來。
據《北京晨報》報道 伴隨著“兩會”的召開,物業稅再成樓市熱點。1月24日,北京市政協委員劉桓表示,目前正在探討北京能否率先開征物業稅。1月28日財政部財科研究所副所長王朝才對媒體透露,稅務部門對于征稅思路基本達成共識:按照面積征稅,在基點面積以內的免收,在基點以外的開始征收。
無論如何,在空轉6年多后,物業稅實際運行時間表正越來越清晰地呈現出來。
物業稅的難產,其關鍵在于財產制度、新舊房子的劃斷、征收面積和逐戶逐家統計備案等一系列錯綜復雜的問題。其中比較復雜的環節,就是居民住宅的征稅基點,是按面積還是按照套房計算。如果按面積計算,那只有一套住房的居民,其房產70年的土地出讓金已一次性交齊,還能不能繼續征稅?如果按套房征稅,有些家庭已經購買二套乃至三套,那么征稅從哪套房子開始算起合適?即使目前初步確定按面積征稅,基點定位仍爭議頗大。
即使如此,有專家認為,今年物業稅開征完全有可能,一是不能低估政府改革物業稅的決心;二是今年全國“兩會”上物業稅將是討論重點。
作為資深稅務專家,劉桓介紹,現階段物業稅的開征和老百姓想像的基于住房的物業稅開征還有一定的距離。但物業稅也可以分步驟實施,實施的第一步就是商業地產。劉桓介紹,物業稅是保有稅,而商業地產已經有保有稅種了,土地使用稅、房產稅和物業稅很接近。不同的地方在于征收對象不一樣,目前是誰經營誰繳稅,其實應該誰擁有誰繳稅。此外,稅率偏低,征管辦法也要進一步完善。劉桓表示,規范商業地產征收物業稅的辦法,從中摸索經驗。同時釋放出信號,更大范圍的物業稅征收也快了,以檢驗市場反應。
【名詞解釋】
物業稅
物業稅是政府以政權強制力,對使用或者占有不動產的業主征收的補償政府提供公共品的費用。
物業稅又稱財產稅或地產稅,主要是針對土地、房屋等不動產,要求其承租人或所有者每年都要繳納一定稅款,而應繳納的稅值會隨著不動產市場價值的升高而提高。比如說公路、地鐵等開通后,沿線的房產價格就會隨之提高,相應地,物業稅也要提高。從理論上說,物業稅是一種財產稅,是針對國民的財產所征收的一種稅收。因此,首先政府必須尊重國民的財產,并為之提供保護;然后,作為一種對應,國民必須繳納一定的稅收,以保證政府相應的支出。
物業稅空轉
物業稅模擬“空轉”,是指雖然沒有實際征稅,但一切步驟與真實收稅流程相同,由財政部門、房產部門以及土地管理部門共同參與,統計物業數量,并進行評估和稅收統計。
從2003年5月開始,財政部和國家稅務總局就分3批在北京、遼寧、江蘇、深圳、重慶、寧夏、福建、安徽、河南、大連等10個省區市和計劃單列市的32個縣、市、區開展了房地產模擬評稅試點工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