所有房地產營銷都有“起價”這個詞,但你去購房時,這個起價絕對是沒有的。一方面,幾乎所有樓盤的最后成交價往往都高于起價很多。對于房地產這樣的大件商品而言,這么大的價差是難以讓人接受的。特別是,幾乎所有的房價都是發展商自己說了算的,其中的水分與上下幅度都有相當多的人為因素,很讓消費者迷惑不解。另一方面,絕大多數項目在廣告中所標起價的戶型都是“已售完”的,即使是見到廣告后,在第一時間趕到售樓處的消費者也是撲空的。幾乎沒有發展商愿意出示那套“剛剛售出”的起價房的合同。
樣板房水分多
大多數樓盤都有樣板房,而大多數樣板房與實景房都有差距,甚至很大的差距。(除實景樣板房外)面積是實際交房與樣板房差異最大的投訴點,所以絕大多數發展商會在實際交屋前將樣板房拆除,讓購房者“死無對證”。另外,樣板房因布置特殊,會讓人產生大的感覺,比如,樣板房里家具很少,燈光很強,色調處理簡潔等。還有,樣板房的家具的尺寸也有問題,幾乎所有的家具都可能被設計成小號的,帶上皮尺量一下床的長度即可發現。再是,絕大多數樣板房的窗外景色,開發商都經過精心處理。那種綠色、美好、開闊的感覺往往都在交屋時突然消失。
花園里沒有花
被開發商稱為“花園”的房子相當多,在銷售時的討價還價中,很少有人會關心花園里有沒有花,但入住時業主就會發現,花園里根本沒有花,個別問題嚴重的項目甚至連草都沒有。其中,即使是有園林的項目,也會因持續開發,在相當長的時間內做不成園林。
廣告自欺欺人
房地產廣告可謂良莠不齊,至于好壞,應該是“青菜蘿卜各有所愛”。但對于一些自相矛盾的話,不得不另眼相看。諸如,“黃金地段、鉆石品質、玻璃價格”之類的言辭,現在又被刷新,對于那些沒有地段優勢和品質優勢的樓盤,還有一個叫法是“熱點社區、超低價格”。
期房成為“欺房”
期房等于“欺房”。不買不知道,一買嚇一跳。24小時熱水被“蒸發”了,問及便答曰:“安一個熱水器不就24小時有熱水了嗎”;廣告、樓書、模型等都出現的中央綠地,交樓時不是花草樹木,卻長出新的樓座或其它建筑來;許諾有的配套會所、學校、醫院等一概沒有,答曰后期待建等。在面積、戶型、裝修、交屋時間等各個方面,都有沒完沒了的糾紛。所以,業內流行一句話叫“期房永遠比現房好賣”,因為到目前為止,很多現房都多多少少存在著期房銷售時遺留下來的問題。
微信號復制成功
微信號:lawyer02164
請返回微信添加朋友,粘貼微信號
我知道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