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年來,房地產市場上有項目開始打出“生態型住宅小區”的字樣,但購房者對“何謂生態型小區?”并不了解。
據有關專家介紹,所謂生態住宅,就是通過綜合運用當代建筑學、生態學及其他科學技術的成果,將小區看成一個生態系統,通過設計小區內建筑內外空間中的多種物態因素,使物質、能源在小區生態系統內部有次序地循環轉換,并與自然生態相平衡獲得一種高效、低耗、無廢、無污染生態平衡的居住環境。
我國的“生態住宅”結合我國情況,注重“生態住宅小區”的建設,要借鑒我國傳統的民居生態精神,結合現代人的生活水平以營造跨世紀的人居環境。居住區的環境設計必須把生態環境放在第一位,這是以人為本的人居建設的根本問題。
專家認為,從規劃上看,生態小區的總體布局、單體空間組合、房屋構造、自然能源的利用、節能措施以及綠化系統的設計,都必須以改善及提高人的生態環境為出發點和目標。具體設計上,注重綠化布局的層次、風格與建筑物要相互輝映,同時注重不同植物各方面的相互補充融合,發揮綠化在整個小區生態中其他更深層次的作用,如隔熱、防風、防塵、防噪音等。房屋的建造則要考慮自然生態和社會生態的需要,注重節省能源,注重居住者對自然空間和人際交往的需求。
據了解,時下一些樓盤雖然打出了生態樓盤的概念,但都只在高綠化率上大做文章,把綠化當做生態住宅的惟一指標。其實,這些小區充其量只能是“生態型”住宅小區,離真正意義上的“生態住宅”還有很大距離。因此,現在的廣大購房者在購房綠色、生態住宅時,一定要弄清楚該項目的綠色、生態包含哪些內容,開發商所說的綠色、生態是否真能達到無害或少害、節能、無污染等,并盡可能在購房合同中加以確認。