一、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構成和歸責原則涵義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構成是指據以確定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法定要素所組成的歸責條件 .法律責任中的歸責,是指因違法行為所導致的事實后果是否應當由違法行為關系當事人承擔的判斷過程,它根據事先確定的標準和規則判斷當事人是否應當承擔法 律責任,回答各種 法律責任如何認定問題。所謂歸責條件,是指為確定法律責任的有無、種類及其大小而由法定的判別要素組成的依據。歸責條件是歸責和認定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關 鍵所在,因而也是 物業管理法律責任問題中最重要的核心內容。
歸責原則是指基于一定的歸責事由而確定責任是否成立的法律原則,它反映了一國評價 違法行為的特定社會物質生活條件和社會基本價值觀念。在歸責原則中,歸責事由居于核心地位。所謂歸責事由,是指立法者基于特定的社會物質生活條件的發展狀 況和社會生活力的 發展要求,根據其立法指導思想,按其價值觀分配法律事實引發的損害結果而在法律上確認的惟一和核心的責任原因。歸責事由決定著歸責原則的變化和發展。在古 代法中盛行的是結 果責任原則,它以損害結果為其惟一歸責事由。近代以來,受個人自治、意思自由的社會價值觀影響,盛行過錯責任原則,使人承擔責任的不是行為或行為結果,而 是過錯。20世紀形 成的現代法,基于科技突飛猛進和社會的急劇變遷,使社會中危險因素激增,為合理分配風險,現代法在某些法律事實引起的法律責任確定方面規定了無過錯責任, 這是對古代法的結 果責任的揚棄,是一個“正—反—合”的辯證運動過程的成果。
歸責原則的基礎性作用主要有三:①決定法律責任的構成要件。例如,如果合同法采取 過錯責任原則,違約責任的構成要件應包括違約行為和違約方的過錯。違約方只有能證明自己違約無過錯的,才不構成違約責任;若是采取無過錯責任原則,違約責 任的構成要件僅違 約行為一項,違約方沒有必要證明自己是否有過錯。②決定違法賠償的范圍。③決定法律責任的承擔方式。例如,在結果責任原則下,賠償損失是違約責任的主要方 式;在過錯責任原 則下,違約金是違約責任的主要形式。
由于物業管理中違法行為具體種類很多,涉及諸如民事違約責任、民事侵權責任、行政 責任、刑事責任等不同種類的物業管理法律責任,其具體的構成要件也各有一定差異。因此,本節只能從各種法律責任構成的一般規律和歸責類型角度作出一般性的說明。
二、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一般構成在一般情況下,法律責任的歸責條件由下列四要素構成:
(1)行為違法。法律責任一般是由違法行為的發生而引起的,因此,違法本身的構成條件,自然應當成為法律責任構成的基礎和必要的前提條件。
(2)損害結果。損害是指給被侵害方造成的利益損失和傷害。損害的形式主要有人身的損害、財產的損害、精神的損害和其他利益方面的損害。損害的 范圍包括直接實際損害和喪 失預期可得利益的間接損害。行為具有一定程度的社會危害性,給社會特定利益關系造成了危險或損害,并且危害結果達到了法律規定應追究相應法律責任的程度, 是構成物業管理法 律責任的一個必要條件。在有些法律責任中,損害結果不是必要要素。
(3)因果聯系。違法行為與損害結果之間應當存在因果聯系。法律上的因果聯系不是一般的因果關系,而是指某種事實上的行為與特定損害結果之間的 必然聯系。如果某項損害結 果不是因某人的行為所必然引起的,則該行為人就不對該項結果負責。由于行為與結果之間的聯系多種多樣,有必然聯系和偶然聯系之分,有直接聯系和間接聯系之 分,有一果多因和 一因多果之分,因此在把物業管理法律責任歸于某一違法行為時,必須搞清楚違法行為與特定的損害結果之間的聯系,這對于行為定性、確定法律責任種類和大小具 有重大影響。例如 某棟高層樓宇突然停電,造成一些搭乘電梯業主被困于電梯中數小時,甚至影響了個別業主業務完成的利益。這就要查清停電原因是由于本樓內某業主違章用電使電 路突然短路造成的 ,還是電纜鋪設時遺留下來的電路短路問題,或是物業管理公司職工、外來人員有意破壞造成的,或是供電部門已事先通知物業管理公司暫停供電時間而由于公司疏 忽未采取停電前停 開電梯措施造成的。在查清停電原因或違法行為與停電損害結果之間因果關系之前,是不能確定責任歸屬的。
(4)行為人心理主觀過錯狀態。過錯是指行為人實施行為時對自己的違法行為及其后果的一種心理認識狀態,分為故意和過失兩種表現形式。直接和間 接故意的違法行為應負法律 責任,重大過失的違法行為一般要負民事責任或行政責任,在法律有明文規定下才須負刑事責任。對物業管理中的民事侵權行為行政違法行為和刑事違法行為的歸 責,大多數是采取過 錯責任歸責原則。
除上述一般歸責四要素外,在確定物業管理法律責任實務中,還應考慮行為人的責任能 力即違法行為人承擔法律責任的資格和條件。行為人有無責任能力,主要是指他能否通過自己的意志或意識來理性地理解法律的要求,辨認自己行為的目的、性質和 后果,并能夠最終 支配、控制自己行為并承認不利的行為法律報應的能力。無民事行為能力和限制民事行為能力的自然人通常不具有或不完全具有責任能力,因而其對自己所實施的違 法行為就依法不負 責任或不負完全責任,但其行為引發的民事損害賠償責任依法轉由其法定監護人承擔。無論什么人只要損害了他方的合法權益,一律應依法承擔相應的法律責任,這 是法律面前人人平 等原則的具體表現和要求。
三、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歸責類型在物業管理法律責任體系中,不同行為的歸責基礎即追究法律責任考慮的歸責要素是不 盡一致的,因而使歸責條件存在一定的差別,表現為不同的歸責原則。根據歸責原則的不同,可將物業管理法律責任的構成劃分為不同的歸責類型。主要有三種歸責 類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