就在幾天前,一位教授講到美國中心城市的政府都要對區域的租房價格進行限制,原因是像紐約等地的租房價格高得嚇死人。從內心里,我對于這一信息的準確度持一定的懷疑態度,但在另一方面,卻也不得不感慨美國人對住房的概念與國人的差異之大。 從我自己、周邊人群或再遠
就在幾天前,一位教授講到美國中心城市的政府都要對區域的租房價格進行限制,原因是像紐約等地的租房價格高得嚇死人。從內心里,我對于這一信息的準確度持一定的懷疑態度,但在另一方面,卻也不得不感慨美國人對住房的概念與國人的差異之大。
從我自己、周邊人群或再遠一點的人群來看,幾乎很少有人會把解決 住 的基本需求定位于租房之上,沒房的要買房、有房的要買大房、有大房的要住排屋、別墅。這種司空見慣的現象被大多數人認可和執行,誰也不會因為有人說要買幾套房子而感到奇怪,倒會對持續租房居住的人提出種種質疑, 為什么要把錢浪費在租房上? 為什么還不買房? 不買房誰會嫁給你? 這樣的聲音多了,以至于當有人把 居者有其屋 改為 居者有屋住 時,也遭受了無數 憤青 的責難。因為有了這樣的背景,一旦房價有所波動,在中國,也就成了最了不得的大事。無論張三還是李四,只要發表一點對房價的觀點便會備受注意,只要說房價 漲 那便是奸商或是奸商的走狗,只要認為房價會跌的,那便是人民經濟學者。
然而,這正常嗎?我總天真地設想,有一天,我們不再關注房價,不為房價走勢牽動心情,該有多好。但在目前,這是不可能的,除非有一天,人們不再把買房看成是解決住房問題的唯一手段。不錯,一旦有那么一天,當比例不少的人們可以平心靜氣地接受租房,接受在租的房子里結婚、生子、生活時,也許,我們就不會再那么關注房價了,說不定,我們還得像美國那樣去限制一下租房的價格了。
購房需求的首要基礎是中國人強烈的葉落歸根意識和傳統的家庭觀念,放眼中國數千年的歷史,從晉商、徽商到大貪官和王申,有誰不是把買地造房視為 榮歸故里 的頭等大事呢,否則和王申被抄家之時也不可能有6000間房屋了;同時,購房需求的強烈與否也和人才流動性以及企業、政府對解決員工居住的補貼方式大有關系。在美國,跨區域就業以及人才的流動性相當頻繁,于是租房常常會成為他們最直接解決住房的手段,同時各企業對于員工的租房居住補貼也相當可觀,其可觀程度常常可以令員工為了領到這筆補貼而放棄購房打算,這在很多外派到國內企業工作的外企高管身上也可以得到一點提示。但這種情形在國內似乎相當少。在很多全國性大企業,有人甚至可以為了長留在某個地方不惜辭職,而很多人一旦到了某地工作,也不大會再去考慮工作變動因素,大多想的是走到哪里就在哪里買房了。
但由此,我們也不難看到,其實從買房到租房,人們并不是不能改變。除了觀念教育,如果政府、企業可以對租房者實行更劃算的補貼與鼓勵政策,相信就會有越來越多的人們接受租房。不久前,一位在外企工作的同學就曾跟我訴苦,以后再也不買房子,因為每次公司一派他換地方工作,他最麻煩的事便是要處置在當地買的房子,不僅如此,一旦買了房子,他能享受到的豐厚租房補貼也就到此為止了。
試想一下,如果這樣的人群越來越多,有一天,我們關注房租多于關注房價,周邊租房人士多于買房人士時,我們還需要再天天去抱怨房價太高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