近日,南京多個樓盤爆發業主維權事件,僅上周末南京市仙林湖附近就連發兩起業主“堵門”事件。業主聲稱學區房劃分不明以及裝修標準降低,但事實上,維權的根源或許在于該區域房價有所松動,而業主希望獲得一定“補償”。這也反映出一些南京購房業主對房市去泡沫化毫無心理準備。
在南京樓市連漲23個月,尤其是近幾個月名存實亡的“虛漲”之后,近期南京樓市進入降溫季,多家樓盤銷量寥寥,南京樓市連續四周出現認購量下跌。面對如此慘淡的市場行情,各家樓盤紛紛以降價促銷、送面積、精裝改毛坯大降價等方式吸引新購房者。可是,此舉不僅未給開發商帶來所期望的“有效銷量”,反而觸發了原來購房的老業主的因“利益受損”而引發的所謂“維權行動”。
據了解,仙林湖附近某精裝房改毛坯房,單價從17500元/平方米降到了14000元/平方米。南京某某小區毛坯售價原本均價 16000元/平方米,目前起售價13900元/平方米,房價下降千余元。25日,兩家樓盤的業主分別以學區房未落實、精裝有問題為由拉起橫幅進行維權,堵住售樓處大門,要求開發商退款、退房。
面對業主的申訴,某的營銷負責人表示,已經收到仙林大學城管委會的承諾,學區沒有任何問題,交付后肯定會出現在招生公告中。某某小區負責人則表示若業主在收房時提出了所有裝修問題,樓盤將負責整修。如果還有問題,樓盤方面會負責到底。可見,這兩家樓盤老業主以學區房和裝修質量問題進行“維權”,或許只是一個托辭。更為深層的原因,還是該區域市場行情不佳、房價有所松動,因此業主希望獲得一定“補償”,以向開發商轉嫁風險。
對于這種現象,上周末在仙林看房的南京市民黃先生表示,自己正計劃購買婚房,因是剛需購房,所以更看重房價的合理性而非升值空間。“房屋價格的漲跌是正常情況,中國人買漲不買跌的心態造成了大批投機者在房價上漲時大量囤積房源倒賣。即使明知房價‘泡沫’嚴重,也要高價購買,結果把房價越炒越高。賺的時候不說,現在跌了又出來維權要求賠錢,這是沒道理的。”
在某商業網站的一項對于“業主變相維權”看法的投票中,58.64%的網民認為業主的行為不合理應自擔風險,24.77%表示應一切以契約精神按合同辦事,僅有16.6%認為此舉合理。而在是否支持業主維權的投票中,超過六成的網民表示不支持,認為此舉純屬無理取鬧,另有18.78%的投票者對于購房者的損失表示同情。
購房者心理上對房價縮水難以接受,這可理解。但房地產是市場經濟,沒有只漲不跌的房價。購買商品房就是投資,有投資就有盈虧。
對于接連出現的樓盤“維權”事件,南京市東南大學法學院副教授、律師易律師表示,降價“維權”,在法律上是沒有依據的。但對于學區房、精裝修等附加條件,若寫入合同,購房者是有權進行質疑和申訴的。業主在訴求的過程中不應該以過激的行為來表達自己的不滿,而是應通過理性協商的辦法來解決事情,或通過法律訴訟的途經來尋求解決。
易律師同時表示,一切經濟活動都要納入法律的軌道,房屋交易亦不例外。如果購房者無力負擔房價下降的風險,不妨在購買住房時,跟開發商協商簽訂補充條款,比如對房價下降的約束和退賠事宜等。這樣在房價下跌的時候,就可以有理有據地讓開發商賠償損失了。